+-
《论语》论学浅析

  尼溪

  如果不带某种目的和偏见,心平气和、公正客观的去看《论语》,虽有时代局限,但也有很多穿越时光隧道的思想光辉。就论学的一些观点而言,愚以为就是现代也需要努力才能做到的。下面谈几点个人浅见。

  一、时习与说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言辞简洁,多留下很大的想象、填补或发挥的空间。时习到说,中间有段很大的距离,其间起码得有两个加油站,一是自觉,一是兴趣。只有自觉,才能做到定时、按时甚至时时的学习、温习和复习;而自觉又源于兴趣和爱好。强制之下是没有自觉的。兴趣、爱好,是自然的推动力,如春之花开;按时、时时的学习、复习,必有收获,如秋之果。有收获,就有成就感;丰收的喜悦,又能激发兴趣,增强爱好,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甚至时有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篇第一第四则)的忧问。这样不断外扩的良性循环,才是学之佳境。

  二、行与学文

  子曰: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事有主次,做有先后。人,首先得谋生存;要生存,就得劳做。社会中的人,劳做,必要交人触物。触物,就要依顺事物生存发展的规律;交人,就要具有为人之道德操守,即先要学会做人,做个堂堂正正、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人。按照孔子的意思,就是要做到尊老爱幼,同情贫弱,扶助病残;要谦虚谨慎,诚实守信;要崇尚、亲近仁德,热爱他人和人间万物。在做好这些后,才去学文。学文是为了修身,是为了更好的做人。如果把学文摆在主要位置,摆在做人之上之前,为了学文而学文,就是本末倒置,就可能象时尚说的那样,只能培养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可惜的是,几千年来,总有把学文置于一切之上的时候。

  三、未学与学与好学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怎样看待一个人的未学与学?按子夏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如能做到重品德而轻姿色,尽心竭力赡养父母,竭尽全力的服务于国家、社会和他人,与人交言而有信。这样的人,虽没有进入学校进行系统的学习,我也说他是学习过了的。孔子在子夏说的基础上拔高了一层,意思是: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他是不看重衣食住行等物质条件,而看重用事实说话,用高标准来要求、约束自己。这样的人,即使没进行系统的学习,但他不仅是学了,而且称得上是好学者。孔子还从反面加以说明。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我的理解是:一个人如果不重视道德操守,即使学富五车,也得不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可。

  我认为,在这里,子夏和孔子都仍是把做人放在学文之首位。我们时下的教育,在怎样摆正做人和学文的位置方面,还是有待思考和改进的。

12下一页

来源:查字典杂文网 https://sanwen.aiisen.com/zawen-3640/
更多资源请访问:查字典杂文网 https://sanwen.aiisen.com/za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