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一种文学的存在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香港文艺界已有编纂《香港文学大系》的构思,但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一直未能落实。2009年,陈国球提出并发起《香港文学大系》编纂计划,邀约组织编辑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大系由他担任总主编,2009年底开始动工。

历时五载,在陈国球及其团队心怀文学抱负,无私奉献的努力下,香港首套“文学大系”于2014年底最终完成编纂工作,后陆续推出,并于今年4月全部出齐。而由各卷的“导言”合编而成的《香港文学大系导言集》则在本届香港书展期间面世。

《香港文学大系1919-1949》十二卷由11位香港本地专家学者担任主编,追本溯源,发掘被时间洪流淹没的早期香港文学作品。各主编撰写“导言”,说明选辑理念和原则,为读者指引阅读方向,为研究者提供珍贵史料。该系列继承《中国新文学大系》传统,以体裁分卷,以1919年到1949年为大略的年限,整理所能搜罗到的各体文学资料,按照所知见的数量比例作安排,展现多元而又多面向的香港文学历史风貌,意义关乎香港本土,亦超乎香港本土。

陈国球表示,“香港”是一个文学和文化的空间,“香港”可以有一种“文学的存在”;“香港文学”是一个文化结构的概念。我们看到“香港文学”是多元的而又多面向的。“我们期望这十二卷《香港文学大系19191949》能够展示‘香港文学’的繁富多姿。我们更盼望时间会证明,十二卷《大系》中的‘香港文学’,并没有远离香港,而且继续与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对话”,陈国球说。

日前,深圳商报记者前往香港教育大学,独家专访了《香港文学大系1919-1949》总主编、香港教育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及文化学系讲座教授陈国球,聆听他对于“香港文学大系”编纂理念和原则的思考,以及滋味百感的编纂经历,还有他对于“香港文学”“香港文学史”的深刻见解。同时,本报还邀请到素来对香港文学深为关注的王德威、陈平原两位知名学者,从出版意义的角度分别评析“香港文学大系”之于香港、香港文学史乃至中国文学史的重要性。

(深圳商报记者 魏沛娜)

详见02-04版

(深圳商报 魏沛娜)

12下一页

来源:查字典文学资讯网 https://sanwen.aiisen.com/zixun-5/
更多资源请访问:查字典文学资讯网 https://sanwen.aiisen.com/zix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