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士兵突击得失谈

  从整部戏来看,以许三多的成长为架构,通过其生理、心理的成熟来串起前后相关性不是很大的内容,使之有机的结合。戏分个人认为分为三个部分,史今班长部分;马班长部分;袁队长部分。前两部分有所交叉,而第三部分是可以独立的部分。

  史今班长,在整部戏中起到了灵魂性的人物,因为此人物的存在,才有了许三多故事。而马班长的那一段,在无聊的平凡中,闪出了许三多的光,使其能进行进一步的发展,进入钢七连,开始一个真正兵的生活。最后一部分是许三多基本可以独立后的戏分了,是其成长的成熟期。其实是在展示其成熟的表现,基本上没有什么过于出格的傻气出现了,是对我国现代化部队的集中展示,同时也是在给钢七联改制一个无言的解释。

  史今从第一集出现,到第十一集左右消失,一直处在对许三多近乎令人费解的关怀中。也正是这样,一个是弱者,一个是关怀者,互补的形式使戏得以很容易的展开,同是时也能最大限度的吸引眼球,这样的安排无非是要成就两种心理。一种弱者心理,感觉要有一个像班长这样的好人来照顾自己的;另一个是强者心理,需要一个许三多式的人物来显示自己的强者姿态,从而得到一种帮助他人的心理满足。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双重心理的结合体,这样的安排会极大的引发共鸣。在这种双向互补的进行中,剧中两个人的感情在观众的可想象范围之内狂热的发展。可就这时,也就是在发展到成熟的程度,戛然而止,史班长退伍。极尽煽情的分别仪式后,通过前期的铺垫,后期虽没有了史今的戏份,但他已将整部戏提升到了至高点,使得后来出现任何和许三多相关的人都不可能达到他的境界,也就是不可能让深刻记忆。也就有了袁朗的出现不会令人有多少出彩的演出,只能是史今班长的对比中处于下风,更可能是一种对史今班长的衬托。

  马班长是一个部队中最不得志的班长的代表,也就是戏想让许三多从最下层开始成长,安排了这部分戏。的确,这段戏充分的展示了许氏的傻气,执着,不因环境而放弃。也许我们还在这一段分不清许三多是真的脑子有问题,还是装腔作势,这一点有点交待的不太明白,一个在村里简直提不起来的人,竟要做有意义的事,不能不说这里有点问题。对前期回忆的不足,造成故事发展的断层。

  之所以这部戏吸引观众,并不是许三多这个人让人记住了,也不是什么所谓的励志,因为现实中不会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根本是入不了伍的。所以励志之说仅是为了更大范围的收视点,贴上当下流行的大长今励志。作为主角的许三多,并不能让人完全信服,反倒是成就了帮他的三个班长,和一帮战友。正因如此,戏中大量的分离的场景,感觉自然,也是这部戏能赚取观众大把眼泪的地方,通过眼泪进一步深入观众的内心,让每一个有过孤独经历,失败过程,分别之苦的人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就做足了卖点,自能没有好评。这部分契合了当下动众的心理,几乎看这部戏的每个人能找到自己的影子,这样也就不乏更多的观众了。

  康红雷导演在这部戏中,进一步的延续了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一种当兵的豪情,将部队生活的时间点进一步的现代化,更加的接近现实。不变的是那种激情,加上恰到好处的超女离别式的音乐,让观众的情结可以彻底的宣泄。演员的选择上也是成功的,最大限度的适合的演员的本色,这也是让观众评论真实的原因。

  不足的是,戏分过度的强调的军旅的豪情,把人提高到一个很高的境界。特别是561这个人物,快到了完美男子汉的状态,可是他脱离部队怎样生活,这个简直让人没法想象,戏几乎没有一个合理的激情过渡。虽然这部戏不是激情式的全景,而只是部队生活,但表达还是要全面,不能只顾了高大全,少人人间烟火气息。戏中许三多的以及成才家里,均没有女性,过度戏剧化的安排,让片子有点片面追求阳刚,可信性不强的感觉。片中大量的分别戏安排,使整部戏一度沉浸在浓浓的离愁别绪中,每次加上美国式交响乐团的激情音乐,可能是为了展现钢铁柔情,可前半部戏有点用的过度,有过于煽情的感觉。

  总之,康红雷导演在这部戏中加入了许多流行元素,才成就了这个节目的成功,如大长今的励志,阿甘正传的傻子成长模式,超级女生的煽情离别,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军旅题材延续,还有魔戒般的美国式饱满的交响音乐。再加上契合的时宜,怎么会不成功?(作于2007年9月6日)

12下一页

来源:查字典杂文网 https://sanwen.aiisen.com/zawen-101870/
更多资源请访问:查字典杂文网 https://sanwen.aiisen.com/za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