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游塘栖记

春游塘栖

 

    有人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

    有人答:“没有两者,路,就是书。”

    年轻人的信条是人生就要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到了知天命的年纪,青春的冲动早已被岁月消磨殆尽,只剩万事三思后行的稳重与成熟。

    有一种天堂,叫烟雨三月的江南。在人们的记忆中,江南是游人如织的乌镇、是流着水墨清香的周庄、是满目廊桥的西塘古镇,是云水谣、是南浔、是平遥古城,可塘栖古镇像是一个蒙灰的琥珀,被人淡忘在时间的角落里。

    本想趁着周末带着妻子去赏一赏超山景区的梅花,终究是错过了赏梅好时节,遂决定去游一游那极少被人提起的塘栖古镇。

    塘栖,位于杭州市临平区,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使其成为苏、沪、嘉、湖的水路要津,历朝历代,塘栖均为浙北重镇、杭州的水上门户。

    去时的路上下着毛毛细雨,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落在路边迎春花的花瓣上,雨滴落在花上,让本就明艳的花添了几分我见犹怜的韵味,循着一路的小雨到了塘栖古镇,路上还担心着因为这雨不能游得尽兴,不曾想天公作美,到古镇时见阳光刺破云层倾泻而下,整个古镇被一层光晕罩住。

    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由北向南逶迤而来,像一条绚丽多彩的缎带维系着南北大地。经历千年风霜洗礼的塘栖古镇,就坐落于这京杭大运河的南端。走近就能感受到那股浓郁的人文底蕴,沿着大运河两岸生出古镇之水南与水北。据现存的史籍记载,早在北宋以前,塘栖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打渔村,渔民们三三两两在此散居,在此晒网休息。直到元朝张士诚拓宽了官塘运河以后,人们沿塘而栖,小镇才初现雏形。到了明代弘治年间,广济桥的构筑使镇区两岸连成一片,这才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集镇。

    作为曾经的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古镇在历史上曾风光无限,现在保留下来的部分也很有历史韵味。塘栖的古建筑颇具特色,那些明清建筑,深宅大院皆高筑封火墙,隐于弄内,引升出一条又一条的陪弄,据说旧时整个镇共有弄堂七十二条半。塘栖是标准的水乡,镇上的街面沿河而建,落成在别人家的屋檐里,成了人们口中的“过街楼”。为方便那些从水路而来的客商们休息,在那沿河的一面还都建有一长溜美人靠。高高低低的石桥连着一条条的河道与街道,整个镇子上的石桥加起来有三十六座之多,每座石桥上搭着桥棚,在整个江南水乡也算得上是独一份的景致。

    桥夜寂行舟,天影淡空水,安静的广济桥连接着运河两边的古镇。广济桥全长83米,高13米,整座桥由一块块青石砌成,栩栩如生的龙雕刻在石栏上;在桥下,排列着由小到大的七个桥洞,广济桥是大运河上唯一一座七孔石拱桥,在一袭水光中,大大小小的桥孔随着水波摆动泛起点点涟漪;大大小小的人儿踏着石阶越过河面只留下阵阵惊叹;大大小小的船只穿梭在河面上引起阵阵水声。水声里隐隐藏着歌声,歌声里有喜悦有叹息,还有一个女人无可奈何的悲泣。小白菜毕秀姑挨不过的那顿酷刑,杨乃武满心的无力与委屈,到最后都扬在了这淡淡的光晕里。暮鼓晨钟伴着小白菜度过了余生,木鱼声声响,在这些声响中,可有一声是为忏悔,到如今却已成了谜。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故事依旧流传在市井间,而故事的主人翁却早已作了古,化作一坡黄土,滋养这一方的湖光山色。

    水北街上的法根糕点、朱一堂、粢毛肉圆还有那细汤羊肉包常常惹得顾客食指大动,不由自主的排起长龙,走在溢满香气的街道上,五百年前那个街头繁华的仿如昨日。再往前走走便能瞧见乾隆皇帝题写的乾隆御碑。这块乾隆御碑,据考证是浙江省内现存最大的御碑,御碑立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正月初二,此碑高达3.35米,宽1.4米,厚0.5米;碑身添有碑额,镌有双龙抢珠石刻,高1米,宽1.5米;碑身下有碑座,碑座出土高度1.1米,宽1.8米,厚1米。整块碑地面高度达5.45米。碑正文429字,款10字,碑文四周镌有云龙纹。据史载,乾隆十六年(1751)弘历帝南巡,考查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交纳皇粮情况。查得苏、皖两省积欠额巨,而浙省未予拖欠。为表彰浙省,皇帝大笔一挥,蠲免浙省地丁钱粮三十万两。并将“圣谕”刻石,晓谕官民。御碑亭、御碑码头、御碑公园成为了塘栖段运河的一个亮丽景点。“崇岗跋马晚春情,凭览遗台触概情。便果云光致花雨,可能末路救台城。”几百年的时光悄然而逝,乾隆的野心、谋略、成就、是非功过都已成了史书上面的一笔一划的符号,留下来的是那些带着桃色的笑谈,是那一句“皇上,你还记得当年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在御碑公园的后面,是我国唯一一个以谷仓为主题的全代史博物馆——运河谷仓博物馆。可惜,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当日景区限流,没有开放,无法参观,甚为遗憾。据说,整个博物馆沉入地下一层,地面上是酒店。酒店的大堂和博物馆的大厅,合二而一。博物馆保留了原兴良米业和国家储备粮仓的老建筑,通过深入挖掘运河漕运文化和谷仓之间的关系,阐述谷仓在人类生存与文化进步中的重要地位,利用农耕文化和仓储文化元素,营造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新人文节点。

    广济桥的两边各有八十级石梯,素面的石栏板早已变得光滑,无数匆匆过客从桥上走过,无数人在桥上回眸,踩着石梯向对岸走去,走向与水北古街隔河相望的水南街。水南街的一大特色便是那遍布的廊檐,使得来往的行人雨天淋不到雨水,晴天晒不到日头。有俗语称:“跑过三关六码头,不及塘栖廊檐头”。这廊檐街之广、之盛,在江南水乡找不出第二家,丰子恺先生的家乡桐乡石门的一句歇后语就是以塘栖的廊檐街为内容,叫做“塘栖街上落雨——轮(淋)不着”,成为了塘栖古镇的一道独特景观,也饱含着塘栖浓浓的人情味。往深处走,便能找到几处散落在古镇各处静谧幽深的老宅庭院、绵延婉转的弄堂小巷,南街比北街安静,听倦了北街的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循着青石板路找到南街的一家网红茶馆,与妻一同边品茶边用心去感受这个古镇的美。2017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运河申遗成功,这是塘栖古镇的荣耀。”塘栖人见证了这座古镇从繁华到冷清,再到现如今的勃勃生机、不断兴盛。

    与妻从网红茶馆出来时,已是夕阳迟暮,泛舟湖上的人也已收好船桨,踏上了回家的路,不远处的杨柳树在春风的催促下懒懒的发出几支新芽交差,刚好此时有风吹过,杨柳不耐烦地摆了摆身子便继续睡了过去,只留下久久不能平静的水面,独享这满目的天地霞光。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心急的人家早已点红了屋前的灯笼,白日里安安静静的水面也开始就着各色的霓虹乱舞起来,站在广济桥上凝望这一江春水,只觉造物主的巧妙。看着桥上红男绿女来来往往,忽而想起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吃元宵、迎花灯、猜灯谜外,还有走桥祈福的说法。据说在元宵节的晚上,你走的桥越多,得到的福分就越多。所以为了讨个好彩头,每年元宵当晚会有许许多多的人牵着伴侣,拉着孩子,游走在河边,混迹于桥上,远远望去,好不壮观。不曾亲历过这样的场景终究还是觉得遗憾。

    旅居杭城已二十余载,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与塘栖这座古镇相处,“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山花蕉叶暮色丛染红巾,屋檐洒雨滴,炊烟袅袅起。”在这样的风景里,早已忘却尘世的苦与忧。这短短的一日却仿佛走过了一生,在这里,时光过得很漫长。或许是在这样一座古镇里不会有地铁上的人潮拥挤,也看不到横冲直撞的电动车,没有行色匆匆的各色行人,只有悠然自得的诗人和我这个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散人。在这么一个处处透着慵懒的古镇里活着,没有了快的参照物,生活自然而然也就慢了下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他们的生活肯定也是写满了诗意的。

夜幕四下笼罩,灯火阑珊,渔舟晚唱,塘栖古镇诗景如画,雅韵留连,人处其中,恍然桃花琼瑶,更依垂柳夹岸。我与妻子也踏上了归家的路。犹记,我离开的时候依旧很安静,和来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