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柏坡 决定中国命运的小村

孩童时候,从教科书知道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曾是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是中国革命圣地。一直怀有到革命圣地去看看的念头,却一直未能实现。5月22日区作家协会组织到西柏坡采风,有幸成为一员,一个夙愿终得实现。

奔驰的汽车车轮滚滚向前疾行,带着我们穿过华北平原。那一块块一望无际的麦田泛起绿色的波浪,那一道道郁郁葱葱的林带荡漾着碧绿的波澜,那一片片绿树红花的果园摇曳枝头挂满大大小小幼果,那一个个新农村万象更新,那一处处居民小区高楼大厦耸入云端。中午时分汽车驶进了山青水秀的平山县城。午饭后,汽车在导游的引导下继续前行,直奔西柏坡村。

路上导游介绍,西柏坡是冀西山区滹沱河北岸的一个小山村,不仅风光秀丽,而且水土肥美。她位于平山县中部,正处于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在一片向阳的马蹄状山坳里,西柏坡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西扼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距华北重镇石家庄仅90公里。这里交通方便,易守难攻,既适宜危机时刻向山里撤退,顺利时又便于向城市进军。周恩来说过:“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三大战役和七届二中全会都是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件,在西柏坡这个农村指挥所里,党中央,毛主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吹响了彻底埋葬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的号角。导游的解说,让作家们心情澎湃,按捺不住急切到达西柏坡的心情。

在西柏坡,作家们参观了中共中央旧址和各位领袖故居,瞻仰了纪念馆。抚今追昔,思绪万千。

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村举行全国土地会议,小山坡是无墙的礼堂,摆几块石头,搭上木板,便是会议专用座位,讨论并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后由党中央颁布实行,全面推动上年开始的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的人民分得了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这时“解放区的天已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1948年9月8日至13日,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九月会议”,为迎接战略大决战作了思想上、组织上和物质上的准备。

是年9月12日至翌年1月31日,党中央在几十平方米的小土屋里用二张地图,一部电话,一个电台指挥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华东与平原野战军、华北军区部队成功地进行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指挥所未发一个人、一粒粮、一支枪、一发子弹,就解放了东北全境和平、津两市;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和华北地区。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154万余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由西柏坡出发,挺进北平,踏上进京赶考之路。毛泽东主席在西柏坡居住时间不到一年,他艰苦朴素,勤俭办一切事业,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中央在驻地后面的山沟里为他新盖了三间窑洞式的房子。但是他到来之后,坚持住进了任弼时西邻一所普通的平房小院,把新窑洞让给了年岁大的朱德。进京前夕,他告诫人们,决不学李自成,提出了两个“务必”。

党中央和毛主席在西柏坡居住时间虽短,却在这里做出了一项项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铸就了西柏坡精神。概之为两个敢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两个善于: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两个坚持: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还有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70多年来,西柏坡人民发扬西柏坡精神,听党话,跟党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今日的西柏坡,前临碧波荡漾、山水潋滟的西柏坡湖,后靠满坡翠柏、松涛阵阵的西柏坡岭,湖光山色相得益彰,秀丽风光独居魅力。

西柏坡之旅,撼动人心。放眼九州,处处政通人和,兴旺发达,万象更新,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华民族奋斗百年,昔日的“东亚病夫”,成为屹立东方的雄狮,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发展,正朝着世界强国迈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之际,更要谋划好今后的路怎么走。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分子,要牢记党的使命,永远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继承和发扬党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忠诚,实干,开拓、创新,勇立潮头,不断进取,为实现党的最终目标奋斗不息,鞠躬尽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