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了,宁武子

 

批林批孔年月,我读小学。学校突发奇想,要出一本批判文选,要求每个年级参加。低年级“写东西还凑合的”的我备选。当下按《林彪与孔孟之道》进行了课题划分,其中效法孔子“克己复礼”、鼓吹“生而知之”天才论、宣扬“上智下愚”的唯心史观等课题被高年级的同学领走。我领的材料相对简单,是批判“孔老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还恶毒诬蔑劳动人民愚不可及”。

最终我完成的作文未能入选。按老师的话说“终归是差一些”。为了写好这篇文章,我星期天专门去请教被下放到反修街“可以改造好”的右派老陈。老陈是北京大学毕业。那时的北大还不是今天这个概念,北京我去过了,逼仄的蓝砖胡同,两条大辫子的电车,忙碌的张秉贵糖果柜台。感觉也没啥。

现在回头看,可以推定右派老陈是做学术研究的,当时他高看了我的水平和层次,给了我一个儒家思想的预习,其中讲到了宁武子,他讲的和课堂上老师说的天渊之别,让我的思维进入逻辑紊乱状态。

1990年,我在鲁迅文学院读书,文怀沙先生教大课《离骚》,讲到《离骚》和《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讲到《离骚》和《聊斋志异》关系,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更多讲的是《离骚》与儒家的关系,“既替余以蕙蘘兮,又伸之以揽茝”是儒家的“修身”“慎独”,“愿荪美之可完” “昔三后之知纯粹兮”是积极进取治理国家的儒家精神。于是,我开始潜心研究儒教,那时我已经发表过中篇小说,还是惦念着写一篇高质量评法批儒的战斗檄文,弥补童年的征文落选遗憾。说是研究儒家,只不过通读了《论语》。通俗的说,《论语》就是孔子语录。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出自《论语·微子》: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此两句中的“不”为语助词,而不是否定副词,指丈人在这里是自言“只勤四体,只分五谷,哪有功夫去管你所说的夫子”。

“愚不可及”词典上解释说:原指人为的逃避眼前不利局面而假装糊涂(愚蠢)逃避责任,后指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容形容愚蠢无比。其实这样解释是错误的。

此句语出《论语·公冶长》,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武子,名俞,谥号“武子”,山东菏泽人。典籍亦作 “宁子”、“宁生"。是春秋时卫国的大夫,曾经在卫文公、卫成公期间辅政十多年。在卫成公前期,国家形势安定,宁武子很有建树,表现出了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后期卫国受到晋国的胁迫国家形势艰危,他表现出愚笨的样子,韬光养晦,以待时机。

孔子赞美的口气说,宁武子在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他就聪明起来;在国家政治昏暗的时候,他就糊涂起来。他的那种聪明是我可以做得到的,他的那种糊涂我是做不到的。

《论语》读到这的时候,我是极钦佩宁武子高超的政治智慧,随之应变,有利时就为国家多做贡献,在不利时好好保存自己。求智难,求愚更难,由智入愚难上加难。可以说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是对宁武子的深度解读。

    后来随着工作学习和社会实践,渐渐觉得:宁武子这人很不厚道。如果把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分为四个层次,宁武子的处世哲学连第二层也走不到,先不说齐家概念上的“家”,就是最小的一个单元家庭,家清明时你就聪明,家混乱你就装糊涂,要这样的儿子何用呢。

生逢乱世,要说做的是到位的当数诸葛亮。“臣本布衣,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得其主而不得其时”,恢复汉室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定要“誓竭力尽心,剿灭汉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宁武子的人生智慧无疑是儒家智慧的组成部分,孔子还说过:“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论语·泰伯》。如果无道则隐,谁扛起梭镖长矛用鲜血和生命为百姓求幸福;日本鬼子侵略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能隐么?能“无道则愚”么?

邦有道则知也就罢了,生逢乱世又该如何呢?毛泽东主席早在1944年9月8日的光辉著作《为人民服务》里就告诉了我们。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宁武子,从模糊到清晰,从了解到认识,从钦佩到厌恶,原来,我们是不需要你这种智慧的。

别了,宁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