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清明节的文章

  
  篇一:杂谈清明节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草木萌茂。这节气的开始一日为清明节,自古有踏青扫墓之习俗。
  古人写清明的诗词很多,而最脍炙人口的是唐代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全诗不用典故,文字通俗,通过对雨、行人、牧童、酒家的描绘,勾画出了清明时节那特殊的气氛。有人戏将此七绝重新断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而变得有长短句的韵味了。
  北宋时的王禹偁也有一首《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诗的内容通俗易懂,语言质朴流畅,描绘了一位贫寒书生过清明节的境况。前两句说,贫寒的读书人过清明节,无花无酒,像远游的和尚那样孤寒萧索。新火,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古代习俗,这一天禁火,家家户户吃冷食,第二天才重新生火,故曰新火。后两句说,昨日向邻家讨得了新的火种,天亮前便可以点燃灯来读书了。
  宋人高翥也有一首七律《清明》:“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此诗写的又是另外一种心态了。清明祭扫南北山头上人来人往,忙乱混杂。纸钱灰飘飞在空中,像一只只白色的蝴蝶。扫墓人伤心落泪,眼睛哭出了血,把杜鹃花都染红了。白天坟前的泪血,不过是一种形式,到晚上,死者仍寂寞孤单,生者自逍遥欢乐。儿孙们来祭奠,其实一滴酒也到不了九泉之下,倒不如活着的时候及时寻乐啊。
  现在的清明节,多带有踏青郊游、亲友聚会的性质了。正如诗中所言“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甚至出现了替人祭扫,代人哭坟的行当。殡葬业是一口价,丧家绝无讨价还价的余地。公墓地价可以超过房价,有人慨然曰“死不起”。不买公墓就取不出属于自己的骨灰,这是典型的官商勾结啊。
  公墓应该是属于公益性质的产业,政府应该出面干预,让殡葬业回归人性,不要让人感到死也难。
  
  篇二:清明节的缅怀

  清明时节,总是会莫名其妙的阴雨纷飞,今年的清明亦是如此,前一天还艳阳高照,气温颇高,第二天一觉醒来拉开窗帘,不知夜里何时偷偷地下起了绵绵细雨,气温骤然下降,不由得让人微微哆嗦了一下,环抱双肩,将昨晚就准备好今天穿的薄纱靓装收起,胡乱的裹上一件加厚春装。
  扳起手指细数,父亲离开我们竟也有八年了!八年以前,每到清明时节,周围的同事朋友就会举家去墓地悼念那已故的亲人,由于我家的祖籍在江西,随父亲移居湖北武汉,虽过世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都在老家,但那时没有清明的假期,所以每年的清明节,我家总是冷冷清清,不似别家的热闹。之后,我们也依照本地的风俗,找一个面朝南的地方用白粉笔画上两个大圆圈,代表着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然后在圈子里烧着纸钱,嘴里再念念有词的说些对故人的悼词,也算是了却我父母的心愿,尽了做晚辈的义务。
  可不想,父亲在八年前因病去世,让我们全家人也加入了清明的大军。
  父亲的去世虽然不意外,但还是很突然!清晰的记得,那天凌晨五点钟,我们姐妹三个还在各自家中的被窝呼呼大睡,突然接到守护在病床的妈妈打来的电话,电话中传来她惊慌失措并夹带着哭腔的声音:“你爸爸不行了!已经送到医院抢救室里抢救!”我一阵心跳加速,随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医院。此时姐妹们和家属们都陆续赶来,妈妈一见到我们就像看到救命的稻草一样,死死的抓住我们,脸上的表情竟是那般的恐惧和无措!医生正在抢救室里进行紧张的抢救,我们不时地在门缝侧耳打探着室内的情况,虽然只是徒劳。
  医生终于出来了,我们一家围拢过去,急切的想知道结果,可是,不用问从医生的表情上我们就已经得到了答案。可是我们不死心,看到许多影视剧中的奇迹出现,我们也希望父亲也能出现那样的奇迹,一再请求医生继续抢救。医生只得摇着头又走进抢救室,直到抢救时间远远超过理论上的抢救时间,医生无奈的对我们再次摇头,我们仍然不能相信父亲就这样离开了我们,就连在一些影视剧中看到的生离死别的对白场面都没有,父亲就这样离开了我们,从此阴阳两界!(中国- sanwen.aiisen.com)
  我嘴里不停的念叨着:“怎么会这样呢?昨天我陪爸爸的时候,情况还好好的呢,晚上我还给他洗了脚!”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给父亲洗脚,竟也是最后一次!当我把父亲的袜子脱下来,我看到父亲那一双干瘦如柴苍白无力的脚,眼泪竟然不由自主的涌出来,这是一双承受了多少风霜和病痛的脚啊!在我印象里,父亲的身体犹如烧干的灯油一样,颤颤巍巍的艰难走过人生最后一段时光。我此时多想自己能每天这样给父亲洗脚,轻轻的揉搓。我不敢抬头,怕父亲看到我眼中的泪水。忽然恼恨起自己,就在之前,我还生了父亲的气,因为好心给他煮了一大碗青菜肉末面条,可他却只吃了几口就不想吃了,嫌我煮的不够好吃味道太淡,现在想来那是因为他的病体让他食不甘味。
  洗完脚,父亲坐在椅子上,我用手掌在他后背拍着,由下往上,医生说了,每天这样分次给父亲拍背,可以让他肺内堆积的痰液排出来。晚上妈妈来换班照顾父亲,我也该回家了。记得那天我离开病房,走到门口回头看父亲一眼,竟然发现父亲也正依依不舍的看着我,眼里流露出来的期盼竟然使我的鼻子又一次发酸,不曾想到,就这一个暮然回首,竟成了与父亲的永别。
  父亲的突然离去,对母亲的打击是最大的,母亲曾经晕倒过几次,由于家中无子,丧事全部由三个女儿承担起来,当然还有女婿们。虽然父亲是个唯物主义者,从来不喜欢铺张浪费,但我们做女儿的还是希望父亲能够风风光光的离开。可是,众多的礼数让我们都没有时间去痛痛快快的大哭一场。只有在遗体告别仪式中,我们全家才不能控制的趴着玻璃棺木上对父亲肆无忌惮的抛洒热泪。望着父亲经过化妆后的脸,犹如一个安详的老人静静的躺在鲜花丛中,恍惚中,还是不能相信父亲就这样不在人世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此时,不由自主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和父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剩下的就只有追悔莫及啦!
  今年的清明节照例姐妹几家人相约去墓地看望父亲。一路霏雨绵绵,万物经过这雨水的冲刷似乎更加清新。来到龙泉山公墓,那里到处都是绿树葱葱,小湖边垂柳嫩芽初吐,随风飘摇,几只白鹅在湖水中嬉戏,对岸的一片樱花此时正值烂漫时节,花团锦簇,不时会有扫墓人举着各式花伞来来往往,恰到好处的点缀着这道风景线;远远就可以看到冥烟飘渺,透过一层雨雾,更显得朦胧,好一幅烟雨朦胧的景象。
  经历了这八年的清明节,妈妈早已从失去丈夫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了,此时我们一家人谈笑风生,孩子们更是跳跃欢呼,在湖边逗引白鹅们。这样的情景我们已经习惯了,感觉我们不是去追悼亡者,更像是看望我们至亲的人。
  感谢父亲提供了一个可以让我们姐妹三个带着各自家庭一起踏青的机会,并让我们生活有了动力,可以在父亲的坟前展示我们新的生活目标。
  安息吧,父亲,明年再见!
  
  篇三:我的清明节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我的心情很沉重。在举国上下放假三天的时间里,那些有钱人的清明节是怎么过的呢?他们的思想是怎样一种状态?清明节是扫墓的最好时间。尤其是广东和香港等地的民众把清明视为重要的节日,清明祭祖,成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传统节日。广东人说,要是清明节不祭祖,就会遭到有辈分的老人的骂声,你就是一个不孝道的后人,骂名难背呀。
  在网上,我发现一个公司开展了这样的业务,你没有时间回家祭祖,你可以找该公司代替。需要哭老人,每哭10分300元人民币,费用有点高吧,经济效益呢,谁不望有好的经济收入?他们还可以代替磕头,作揖,祭拜等,香蜡纸烛全包,只要把钱打入账户里,其他由公司来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看看这些清明祭拜项目都有人开发了,还有什么不敢开发的?农村有句俗话,请人哭娘老子是假哭。可见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2012年3月28日,全国各地的越战老兵到广西凭祥烈士陵园,龙州烈士陵园进行扫墓活动。浩浩荡荡的队伍,有的穿着当年参加越战的军装,戴着军帽,胸前挂着金光闪闪的军功章。有老人有小孩,有烈士的子女,烈士的母亲,有烈士的亲人。他们用深沉的思念,对为国捐躯,英勇牺牲的烈士进行哀悼,用最虔诚的目光,用花圈,用鲜花,用蜡烛,燃烧着,祭拜着,膨胀着,澎湃着。热泪,痛苦的泪,失去33年亲人的眼泪,唰唰唰往地上掉,往烈士的墓碑上喷洒。这就是亲人的泪眼,这就是幸存者对地下战友,对亲人的哀思。
  我看见那么多扫墓的图片,他们的眼睛挂满了忧伤,那是怎样一种心情?据战友们说,我们的政府,有的还在阻扰他们去烈士陵园扫墓,天理何在?人非草木,寄托哀思,犯了哪条国法?保卫边疆,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保卫边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战友们为国捐躯,战友们为了谁?10年之久的越战,千千万万的作战军人,他们的行动,他们的思想难道是自私的吗?
  他们写了很多寄托战友哀思的标语,彰显了几十年的战友情,亲人意。他们用心种植木棉花,种植老山兰,种植山茶花。“当我在战场上光荣牺牲,山茶花会陪伴着妈妈”。《再见吧,妈妈》这首唱了几十年的军歌,一直陪伴着烈士和烈士的亲人。
  广西1979年2月17日参加越战的杨有国战友邀请我参加这次全国性的扫墓活动,我由于手头的工作较多,确实抽不开身,没有时间参加,我深表歉意和遗憾。他说,你不能参加就算了,你的心意到了就可以了。我每天都在网上关注战友们扫墓的活动情况,有许多战友到了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去扫墓,麻栗坡烈士陵园里埋葬着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和84年的老山战斗越战中牺牲的战友937名。有的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的记者一同前往,记录了扫墓时最让人难忘的时刻,我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扫墓,我的心跟随着战友到了那一个个烈士陵园。我给牺牲的战友倒上一杯酒,插上一朵鲜花,点燃一支烟,让战友们在九泉之下有知。让战友们在九泉之下不寂寞。我们虽然相隔千山万水,但是我们的心是在一起的,血液是流通的,是流淌的,血浓于水。
  清明时节血纷纷,战友坟前欲断魂,要知谁来烧纸钱,英雄至今无后人。
  看看地方上那些民众清明的祭拜活动,我的心里就有无限忧伤。有的抬着乳猪到墓地祭拜祖先,有的买了很多香蜡纸烛,花了几千上万的钱去买纸钱,带着儿孙去祭拜。我们的战友只能在烈士墓里享受清贫,享受寂寞,享受孤独,享受清茶一杯,解除心中沉浸几十年的不惑。
  战友啊,清明节,我的心在你的坟上。你们的思想永垂不朽!
  你们是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你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你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篇四:清明节里的思念
  清明节里的思念不知不觉中,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来到了。一个让人牵肠挂肚、魂牵梦绕的日子;一个让人壮怀激烈、缅怀前辈的日子。一种无以言状的思绪和无限的惆怅,无限的悲怆缓缓涌上我的心头,让人思绪万千,彻夜难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春”。每当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来到之际,我老爱在心里低声咏读唐代诗人杜牧的这段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每当我在心里低声咏读这段耳熟能详的著名诗句时,就老爱回忆过去的事情,每当我回忆起过去的事情时,就很快会想起四位老人。而每当忆到动情伤感处,常让我眼窝发红湿润,喉咙颤抖哽咽;情不自禁,悲从中来,潸然泪下。我常想起的四位老人,就是我那已去世多年的父亲、舅舅、姨夫、岳父。他们是我的骄傲,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在我的心目中,四位老人不仅是我的亲人,更是共和国的功臣,是家乡的荣耀。因为在他们的青年时代,为了国家的安危,为了祖国的明天,他们怀揣着“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建设新中国”的决心,告别亲人,离开家园,远走他乡,投身于枪声阵阵,炮声隆隆的人民解放战争之中。全国解放初期,在我们的国家满目苍夷,百废待兴之际;他们又义无返顾地投身于建设我们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潮中,并且为之献出了毕生精力。
  为什么要说他们是共和国的功臣呢?因为他们都是毕生追求真理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们都是经受过战争年代和和平时期熏陶和洗礼的、为成立新中国而打过仗、负过伤的;为建设新中国出过力、流过汗的、并且居功不自傲的离休干部。
  “位卑未敢忘忧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我最亲爱的四位老人先后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们离岗不离休,离休后革命意志不衰弱,他们把自己看着是普通老百姓;也和普通老百姓一个样,依旧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家乡经济建设。他们没有给后代们留下什么遗产,却给后代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这些后代受益匪浅,受益终身。
  我的父亲,是农民的儿子。1948年初,19岁的他,瞒着我的爷爷,经在旬阳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的李满元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游击队,在鄂陕边界打游击。经常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他和他的战友们一道,与蒋介石的国民党部队以及地方反动武装展开胶着般的拉锯战。在白色恐怖时期,在生存环境恶劣的时候,他和他的战友们经常以火藤根、未成熟的涩柿子和观音土、野菜充饥,就这样一直坚持到全国解放。全国解放以后,原本在湖北工作的父亲,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在湖北省委党校领导干部班毕业,本应有更好的升迁机会,担任更重要的领导职务;但在1962年的国家3年自然灾害时期,为了报答和建设生养了自己的美好家乡,父亲谢绝了组织的安排,毅然申请要求回到原籍旬阳,加入到家乡经济建设的行列中,先后在商业、供销、民政等部门工作。上个世纪70年代,父亲还参加了全县的公路建设和国家的襄渝铁路建设。据母亲回忆,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党中央、毛主席、中央军委安排,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部队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之时,我的父亲还随所在游击队配合解放安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5师参战部队先后参加了解放白河、旬阳、平利、安康县城、安康牛蹄岭等诸多战役。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解放安康全境的时候,我的父亲和我的舅舅虽然在同一个战场,但还互不相识。因为当时父亲所在单位是地下党领导的游击队,而舅舅所在的部队是全国人民、全军将士瞩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5师。
  我的舅舅与我的父亲同年生,湖北竹山人。1948年,人民解放军解放竹山县城时,舅舅瞒着外婆,报名参加了解放县城的解放军第19军第55师下属的作战部队。入伍后不久,舅舅就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舅舅随所在部队先后参加了解放白河、旬阳、平利、安康县城、安康牛蹄岭等国内诸多著名战役。由于作战勇敢,有勇有谋,很快提干,全国解放后被保送到部队军事院校学习,尔后又相继参加了西藏平叛、青海剿匪等战役。
  在我的记忆里,舅舅非常怀念他的老首长符先辉,也知道他的老首长符先辉的骨灰安葬于安康;生前舅舅也多次对我讲过,有机会一定到安康烈士陵园看看他的老首长,到他曾经战斗过的牛蹄岭去看一看牺牲了的战友。但由于多种原因,舅舅的这一愿望一直没有实现,成为他一生中的憾事。舅舅生前还经常向我讲述当年解放安康牛蹄岭战役的一些战况。他说当年解放牛蹄岭时,战斗打的很悲壮、很惨烈;战士们冲锋时,前边的倒下了,后边的又继续向前冲。守卫的阵地失守了,又夺了回来,夺回来了,又失守,经反复拼杀,又夺了回来。战士们手榴弹、子弹打光了,就和敌人展开肉搏战,还有的战士用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就这样一直坚持到牛蹄岭全境解放。当然,最让舅舅高兴和骄傲的,他不仅参加了解放安康境内的所有战斗,全国解放后的1958年还作为接兵部队成员到安康接过新兵;而且还奉命带着安康新兵中的一批新战士组建成参战部队,参加了著名的西藏平叛和青海剿匪战役。记得有一年舅舅到旬阳探望外婆(外婆同我们一起生活),和我聊天回忆起往事时,还自豪地笑着说“安康这批新兵,都是我的兵”!舅舅离休前,是湖北省十堰市黄龙林场党委书记。
  我的姨夫是大学生,生于1933年,湖北孝感人。解放战争时期,姨夫接受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进步思想,秘密和中共地下党组织接触,随即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鄂陕边界地下党活动区域,他积极组织进步学生和当地老百姓开展游行示威,反击、抗议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堕落、欺压老百姓、抵抗中国共产党的辱国求荣行为,他积极配合地下党开展学生运动,组织进步学生和当地老百姓开展各项进步活动,在解放战争中,为鄂陕边界的全境解放做出了积极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姨夫在世时,虽然没有到过安康、但到过旬阳,他很关心安康、牵挂旬阳,经常向我的父母打听和了解安康、旬阳的经济建设发展情况。离休前,姨夫担任的是湖北省郧阳地区工商局党委书记。
  我的岳父是地道的旬阳人,1919年生于旬阳县蜀河镇高照村(今渡口村)一个农民家庭。据一些老人们讲,我的岳父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到西安挑盐的时候在路途中接触到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组织的,此后不久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接着便在地下党领导的游击队开始了他的游击队队员生涯;在鄂陕边界以及本县境内打游击,并且担任着一定的领导职务,为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旬阳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国解放后,岳父先后担任过旬阳县人民委员会民政科科长,双河区、小河区区委书记等职;1956年12月至1967年1月任旬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67年2月至离休前任安康地区农科所所长、革委会副主任。据岳母回忆,解放战争时期,在蜀河境内的地下党组织经常在岳父家里召开秘密会议,研究对敌斗争策略,安排工作等,岳母只是在家里为参加会议的地下党组织成员烧开水、做饭等。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岳母为岳父主持召开的会议提供后勤服务。对于我个人而言,岳父活着的时候,我一直没有见过。有关岳父参加革命工作后的情况,除了听一些老人们讲述的以外,还有的就是我从旬阳县的县志、党史等文献资料里阅读到的。
  在动乱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位老人不同程度的受到冲击和迫害,但他们始终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自己的国家和自己的家乡。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后,四位老人又相继返回工作岗位,为建设自己的家乡发挥着光和热,直到离休。
  今天,壬辰年的清明节来到了。当我打开电脑敲击键盘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心里一直在隐隐作痛,在颤抖!于是,我为四位老人建立了网上纪念堂,我在纪念堂里为四位老人祈祷,为四位老人祝福!我的先辈啊,您们虽然离我们而去,但您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您们未尽的事业我们去完成!您们的夙愿在我们这一代一定会实现!您们就等着我们的好消息吧!
  一年一度春常在,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节,一个发人深省的节日,一个让人深刻理解生与死意义的节日;一个让我们不要忘记过去的节日;一个激励和感召我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奋发向上的节日。
  暮然间,我的耳畔里响起了网络里流行的“有一种爱叫放手,有一种情叫心痛,有一种感觉叫思念”的那段话。是啊,先辈的故去,固然让我们心痛,但是,逝者已去,我们不要总是沉浸在悲痛之中,而是要化悲痛为力量,去办好先辈们未办完的事情,去了却先辈们的夙愿。诚然,思念是永恒的,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每个人都将会永远思念自己已故的亲人。2012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