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水文章

  今年的秋天好像来得更外早,立秋一到,网上就来了一个小小的迎秋、赞秋的热潮。我也经不住它的诱惑,好像秋天真的到了,把一幅多数是在金秋才挂的书法中堂也挂了起来。

    这幅中堂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顾问和《中国书法》杂志第一任主编谢冰岩先生馈赠的,内容是“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已经珍藏三十多年,也好几年舍不得拿出来悬挂了。今年重新挂出,非但倍加亲切,更让我在秋水文章几个字上陷入了沉思。

    秋天是一个令人感怀多思的季节,秋风秋雨,秋水秋山,秋露秋霜,秋月秋阳,秋菊秋桂,秋树秋草,等等,赏者有之,爱者有之,愁者也有之。其中排在首位的当数秋月,它几乎成了秋天的象征,向来也是被歌颂的对象。其次就是秋风秋雨,也常常作为秋天的季语使用,但往往是秋愁的象征。而被人们提得比较少的,大约就是秋水了。虽然历代诗词中也不泛咏叹秋水的诗句,但一般都比较平淡中性,如“秋水涓涓”、“秋水泛舟”、“一濠秋水净在漪”、“秋水无痕清见底”等等。比较悲壮一点的,是曹操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那又是在说海水,与江河湖港之水,完全不能等同视之。但将秋水和文章连在一起的诗文却是十分罕见的,虽然王勃有“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千古名句,而秋水也只是四景之一,至于秋水之美,秋水的文章之美,也没有写。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是一副著名的对联。我不知道它的出处,只知道有一位叫邓拓的名人曾经悬挂过。这个邓拓正是“文革”开幕前就被拉出来批判的那个“三家村”的首要分子,包括他写的《燕山夜话》,当时都被批为大毒草,被批不久他就自杀了。邓拓与谢冰岩两人都是老革命,老新闻工作者,一个曾是《人民日报》总编、社长,一个曾是新华社总社的第一任秘书长和新闻总署办公厅的副厅长,关系是很好的。邓拓死了,谢冰岩却喜欢书写亡友也曾喜欢的对联,并用来送人,这其中的意味是非常深刻的。

    据我所知,谢老常用送人的对联,还有李大钊特别喜欢,也曾经亲笔书写,并改了一字的那副对朕,“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下联的妙字原来是辣字,这一改不仅是增添了不少文采,更增添了革命者的智慧和大无畏的精神。谢老也常以此联赠友和送给求字者。我也很荣幸,得到了谢老的同样厚爱。因而,我们谈秋水文章,也不妨把这两副对联联系起来加以理解。

    秋水文章,从字面讲,就是要使写的文章像秋水一样,纯洁,高雅,平和,厚重,沉稳,一尘不染,“上善若水”。这样一种文章,与其说是文章,不如说就是中华民族所追求的至善至美的道德规范。上下几千年,文章多如山,大抵上能达到这个标准的文章,也是屈指可数的。我看也只有老子的《道德经》、诸葛亮的《出师表》、刘禹锡的《陋室铭》、周敦颐的《爱莲说》等寥寥数篇而已。这些文章如秋水一汪,明亮透澈,一清见底;一平如镜,波澜不惊;无私无我,一尘不染;寓情于理,厚德载物。它们是秋水精神的再现,也是秋水精神的升华。

    虽然,这是秋水文章的主要精华,却不是它的全部。秋水文章也应当就像秋水一样普通,一样朴实,一样真实,它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心中,就像我们家前屋后的一面水塘一样,在春天盛的是春水,在秋天盛的就是秋水了,是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我想,这样的文章,首先就要从秋水文章对联的喜爱者邓拓那里去找。当年批判《燕山夜话》和“三家村”的时候,我正在大学读书,有幸读过一些邓拓、吴晗、寥沬沙的杂文,感到无论是评史论今,还是谈人说鬼,几位先生都是敞开心扉,在与读者们谈心交心。在文风上也没有一点儿官腔套话,清鲜活泼,与读者完全平等的。说他们也如秋水,一点儿也不会有勉强的感觉。正因为如此,当时受到读者的普遍喜爱,影响造大了,才会首先受到批判的。其实,当时有不少人就是在批判中才读到了他们的更多文章的。不少人甚至是口心不一,一边“口诛笔伐”,一边心甚喜之。我就听有人说,什么“含沙射影”,有影可射的话,射射也好。这就是说,所谓秋水文章,一定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说话,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秋水文章,也应当是“铁肩担道义”之人,用其“妙手”所著的“文章”。这些文章都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我所读到的有邹容的《革命军》、林觉民的《与妻诀別信》、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瞿秋白的《多余的话》,等等,当然还有李大钊的不少战斗檄文。这些文章,更多了几分秋水的骨气,豪放,悲壮,苍凉,肃杀,读了会有一种“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的感觉,更会增添对历史的敬畏,增添历史的责任感。

    可见,要写出秋水一般的文章,就得先做秋水一殷的人,有秋水一般的品质和风格。可惜的是,现在秋水一般的文章似乎少了点,像春水一般的文章似乎又多了点。这也没有什么不好。“春江水暖鸭先知”,“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水碧波荡漾,充满活力,充满希望。人们喜爱春天,喜爱春水,自然就会写出春水一般的文章来。但如秋水一般的文章中,会有悲秋、哀秋、愁秋的情绪一样,在春水一般的文章中,也难免会有伤春、惜春、別春的情绪出现。这都是人们借春秋之水寄托感情,在说事儿,有一点也无伤大雅。甚至在这些文字中,有的还有一点春天的轻浮易变和秋天的颓废没落之情,那也是不奇怪的。

    好了,谢老馈赠的行书中堂已经挂出来了。“春天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笔笔精到,字字饱满,一气以贯之,真如春风送暖,秋水浩荡,一个敦厚、慈祥、热情、豪爽的耄耋老人之情,蒸蒸乎跃然纸上。现在谢老已经离开我们十多年了,但他所寄托的春风大雅与秋水文章的精神,将会进一步发扬光大。这幅佳作,又将陪我度过又一个秋天、冬天和春天,让我又一次荡涤一尘不染的秋水,阅读和欣赏秋水一般的文章;沭浴大雅的春风,感受春风中万物的生机。但是在明年夏季来临之时,我还要把这幅字收藏起来,以等待下一个秋天的到来!


 

                                                           201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