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一:回家过年
弟弟打来电话,说上班到28号,29号下午的火车,因为要到广州坐车,打算29号起床后就直奔广州,他说只有他等火车,火车是不会等他的,赶不上车就不能回家过年了。还兴奋地问要买什么东西回家,要给爸妈和我们三个姐姐的孩子买什么礼品。弟弟已经几年没有在家过年了,今年早早就做好了准备,再忙再挤也要回家过年。
挂了电话,我给在浙江的大姐发短信问他们什么时候回家。大姐他们一家三口在外面打工,三岁多的女儿留在家给公公婆婆照顾,也是归心似箭。大姐马上打电话过来,说姐夫还要上两天班,她带着孩子不能去买票,只得等姐夫上完班放假后再去买票。姐夫马上抢过电话说:“弟弟29号回来,我们争取28号就回来。”姐姐打趣说:“你28号回,28号走路回啊?”
我知道,“春运”这个词在我看来只是简单的两个字,但在很多人看来,是一场战斗。想买到合适的火车票回家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通宵排队、票已售完、改道转车等等问题考验着迫切想回家过年的游子。而在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副作用下,却又衍生出一群“恐归族”,他们,因为各种原因不想回家过年。一天在网络上看到一条新闻,兄弟两外出打工十多年没有回家,母亲思念儿子导致精神错乱被送到精神病医院,望眼欲穿的父亲特意去打工买了个手机,天天盼着儿子打电话回家过年,一大家子一起去看老伴。可是,响起的手机却带来大儿子不回家过年,过了年也无法回家的消息。两个儿子都不回家过年,老人伤心欲绝。
另一条新闻,讲的却是一个小伙子去买火车票回家时,排了好几次长长的队却没有买到票。为了买票,他几乎不吃不睡,在很多地方来来回回,最后买到了需要倒车的票也满意而归。他笑着说,这也不错了,还说今年的新流行语是“穿着纸尿裤,站着回家不丢人。”还有什么能阻挡回家的步伐,还有什么能遏止游子对家的思念,对亲人的想念,对团聚的渴求呢?
有首歌唱的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我们中国人对过年的热情永远是这么热烈。时代不同了,生活条件好了,过年也没有以前那么浓浓的年味了,但过年的意义没变,那就是:过年,是回家团聚的日子。如果说,以前过年过的是物质上难得的满足感和喜悦感,那么,现在过年,过的是精神上的弥补与亲情的增进。
想着一入腊月,爸爸妈妈就开始为过年忙碌。虽是农闲时节,却天天忙里忙外,他们盼望的就是过年时,弟弟能回家一起吃团圆饭,正月里,我们三姐妹能带着孩子们回家拜年。过年拜年,反倒成了父母伺候我们。以前,我总是过意不去,觉得我们回去,倒劳累了爸妈。后来,我知道了,他们乐意,乐意为我们操劳,乐意给我们做好吃的,乐意让自己动手也不要我们帮忙。他们就喜欢这一年中难得的团聚和热闹,喜欢有孩子们在身边围绕着的浓浓亲情啊。
回家过年吧,父母等着我们。
篇二: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在娱乐节目中看到了王宝强唱的《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没想到王宝强的歌声很不错,随着他音律的高低,产生了很多感触。过年,是中国千年古文明的一种传成与继承,是中华名族最隆重与意义重大的一个节日,从古至今从未改变过,我们是中华儿女,于情于理,都应该尊重这个节日,这才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真正节日。
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对过年淡化了,我想那是对吃的而言,因为我们现今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饺子,炖肉,大鱼大虾,就是在平常的日子里,想吃就可以吃到,甚至吃的还可以更好。不像父辈们的小时候只有过年才会有饺子,炖肉,那些美味在那个年代或许他们连想都没有想过,我们现在由于生活条件提高,平日的饮食或许比年节还要丰盛,上酒店,吃大餐,品西餐家常便饭一般,所以好像对过年并不在意在饮食上。穿的用的也是什么时候看到喜欢的随手就买了,不像小时候,似乎只有逢年过节大人才会给添新衣,很多人的对过年的概念定位在吃与穿上,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淡化了。(中国- sanwen.aiisen.com)
其实,我们现代人应该把过年提高一个层次,是对中华名族文化的一种继承,过年也是一种文化,是我们黄皮肤的炎黄子孙的专利,我们要感到荣幸与骄傲,过年过的是一种心情。
我们再转换一个角度,过年回家也是对父母孝心的一种体现,是中华名族的一种美德。我们的文化习惯是:回家过年吃团圆饭,看望父母,一家人团圆。这是千古不变的民俗民风,我们祖祖辈辈都认可遵循的。
当然很多人抱着荣归故里的心态,在外混的好的,衣锦还乡,自不必说,父母脸面上有光,亲戚沾光。有些朋友可能出门在外一年也没存下什么钱,自觉脸面不好看,怕人笑话,不好意思回家,其实,有这种想法的朋友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的父母生养了我们,他老人家永远不会嫌弃我们的,在他们心中只求我们平安,快乐,每一个年节能平安的到家,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我们就是父母新年里最好的礼物。
我们的父母是善良的,他们含辛茹苦的把我们带大,其实,就是祝福我们身体健康,一生平安,吃穿不愁。我建议我的朋友们: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回家过年就是送给父母最珍贵的礼物!
篇一:回家过年
弟弟打来电话,说上班到28号,29号下午的火车,因为要到广州坐车,打算29号起床后就直奔广州,他说只有他等火车,火车是不会等他的,赶不上车就不能回家过年了。还兴奋地问要买什么东西回家,要给爸妈和我们三个姐姐的孩子买什么礼品。弟弟已经几年没有在家过年了,今年早早就做好了准备,再忙再挤也要回家过年。
挂了电话,我给在浙江的大姐发短信问他们什么时候回家。大姐他们一家三口在外面打工,三岁多的女儿留在家给公公婆婆照顾,也是归心似箭。大姐马上打电话过来,说姐夫还要上两天班,她带着孩子不能去买票,只得等姐夫上完班放假后再去买票。姐夫马上抢过电话说:“弟弟29号回来,我们争取28号就回来。”姐姐打趣说:“你28号回,28号走路回啊?”
我知道,“春运”这个词在我看来只是简单的两个字,但在很多人看来,是一场战斗。想买到合适的火车票回家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通宵排队、票已售完、改道转车等等问题考验着迫切想回家过年的游子。而在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副作用下,却又衍生出一群“恐归族”,他们,因为各种原因不想回家过年。一天在网络上看到一条新闻,兄弟两外出打工十多年没有回家,母亲思念儿子导致精神错乱被送到精神病医院,望眼欲穿的父亲特意去打工买了个手机,天天盼着儿子打电话回家过年,一大家子一起去看老伴。可是,响起的手机却带来大儿子不回家过年,过了年也无法回家的消息。两个儿子都不回家过年,老人伤心欲绝。
另一条新闻,讲的却是一个小伙子去买火车票回家时,排了好几次长长的队却没有买到票。为了买票,他几乎不吃不睡,在很多地方来来回回,最后买到了需要倒车的票也满意而归。他笑着说,这也不错了,还说今年的新流行语是“穿着纸尿裤,站着回家不丢人。”还有什么能阻挡回家的步伐,还有什么能遏止游子对家的思念,对亲人的想念,对团聚的渴求呢?
有首歌唱的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我们中国人对过年的热情永远是这么热烈。时代不同了,生活条件好了,过年也没有以前那么浓浓的年味了,但过年的意义没变,那就是:过年,是回家团聚的日子。如果说,以前过年过的是物质上难得的满足感和喜悦感,那么,现在过年,过的是精神上的弥补与亲情的增进。
想着一入腊月,爸爸妈妈就开始为过年忙碌。虽是农闲时节,却天天忙里忙外,他们盼望的就是过年时,弟弟能回家一起吃团圆饭,正月里,我们三姐妹能带着孩子们回家拜年。过年拜年,反倒成了父母伺候我们。以前,我总是过意不去,觉得我们回去,倒劳累了爸妈。后来,我知道了,他们乐意,乐意为我们操劳,乐意给我们做好吃的,乐意让自己动手也不要我们帮忙。他们就喜欢这一年中难得的团聚和热闹,喜欢有孩子们在身边围绕着的浓浓亲情啊。
回家过年吧,父母等着我们。
篇二: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在娱乐节目中看到了王宝强唱的《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没想到王宝强的歌声很不错,随着他音律的高低,产生了很多感触。过年,是中国千年古文明的一种传成与继承,是中华名族最隆重与意义重大的一个节日,从古至今从未改变过,我们是中华儿女,于情于理,都应该尊重这个节日,这才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真正节日。
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对过年淡化了,我想那是对吃的而言,因为我们现今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饺子,炖肉,大鱼大虾,就是在平常的日子里,想吃就可以吃到,甚至吃的还可以更好。不像父辈们的小时候只有过年才会有饺子,炖肉,那些美味在那个年代或许他们连想都没有想过,我们现在由于生活条件提高,平日的饮食或许比年节还要丰盛,上酒店,吃大餐,品西餐家常便饭一般,所以好像对过年并不在意在饮食上。穿的用的也是什么时候看到喜欢的随手就买了,不像小时候,似乎只有逢年过节大人才会给添新衣,很多人的对过年的概念定位在吃与穿上,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淡化了。(中国- sanwen.aiisen.com)
其实,我们现代人应该把过年提高一个层次,是对中华名族文化的一种继承,过年也是一种文化,是我们黄皮肤的炎黄子孙的专利,我们要感到荣幸与骄傲,过年过的是一种心情。
我们再转换一个角度,过年回家也是对父母孝心的一种体现,是中华名族的一种美德。我们的文化习惯是:回家过年吃团圆饭,看望父母,一家人团圆。这是千古不变的民俗民风,我们祖祖辈辈都认可遵循的。
当然很多人抱着荣归故里的心态,在外混的好的,衣锦还乡,自不必说,父母脸面上有光,亲戚沾光。有些朋友可能出门在外一年也没存下什么钱,自觉脸面不好看,怕人笑话,不好意思回家,其实,有这种想法的朋友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的父母生养了我们,他老人家永远不会嫌弃我们的,在他们心中只求我们平安,快乐,每一个年节能平安的到家,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我们就是父母新年里最好的礼物。
我们的父母是善良的,他们含辛茹苦的把我们带大,其实,就是祝福我们身体健康,一生平安,吃穿不愁。我建议我的朋友们: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回家过年就是送给父母最珍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