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盐城一位常年捡破烂的83岁的老人张忠泉,将多年来主要靠捡破烂积蓄下来的10万元捐给慈善会,其不要捐款证书的底调,“我只希望我能够帮助受灾的人,只想留下精神,教育下一代。”的朴实和淡然,被新闻媒体沸沸扬扬赞美的铺天盖地。
乐善好施,捐助他人,是一种善举和大爱。作为一个文明社会,大家都应有这种意识和爱心。但关爱别人,乐善好施,也要视自已的经济能力,量力而为。不能无视家人和亲人的感受,无视自已的健康和经济承受能力。83岁的髦耋老人了,肢体和脏器已经衰老,免疫力和抵抗力都减弱了,随时面临着疾病的威胁。但老人每天只有二元钱的生活标准,还要走街串巷的在垃圾箱里捡破烂。本应享受天伦之乐,颐养天年的老人,却在为生活每天早起晚睡的奔波劳碌。从他口中省下的那些钱,又被他无私的捐献了出去。
耄耋老人的善举,让人看到一份暖暖的真情和一颗赤诚真挚的博爱之心。但对于高龄老人的这种善举,整个社会在赞叹的同时,更多的是人会有一丝苦涩和难言。对于老人的善心和大爱之举,我丝毫没有怀疑。但对于老人不顾自已年老体弱,不考虑在目前我国医疗、养老机制仍很落后,丧失劳动力者和失业者的安全保障缺失,老年人和穷人医疗照顾、穷人简易住房和适当食物获得等福利基本没有的现实,一味的不留后手,不留过河应急钱,破釜沉舟义无反顾的捐助,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对这位老人家的尊重。是应该对他的无私敬佩?还是为他那颗充满爱的善心赞美?或者是为他不顾个人的体力能力痴迷捐赠而心疼?
据了解,离婚后的张忠泉只身一人生活在盐城,一次,张忠泉生病,女儿来看他,见张忠泉孤身一人躺在病床上,女儿边哭边责备“你不是喜欢帮助别人吗?现在怎么别人不来照应你啊!”女儿的埋怨即有女儿对父亲的埋怨,更多的对父亲的心疼,还有对当今社会养老保障体制不健全老无所依的担忧,更有对当今世态炎凉全社会爱心并不普极的潜忧。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家财富还不能象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在短期内惠及每个百姓,低收入群体可以享受后顾无忧的各种福利。我国医疗卫生支出只占GDP近4%,而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全都高于15%。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中国的医疗公平性排名为全球倒数第四。可以说,医疗福利的不能惠顾于大众,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潜忧,造成了国人存钱不敢花的习性。无论国家如何出台政策,鼓励扩大内需,百姓还是感到存点钱最保险。
由张忠泉女儿的埋怨,不难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83岁的张忠泉,一旦不能再去捡破烂了,没有分文收入时,谁来保障他的生活呢?五保户虽然可以由政府收养,你有妻儿老小。虽然由于张忠泉的行善成“痴”,影响到了自己家庭的生活,导致妻离女散。但你不属于五保户,政府能为你买单吗?让妻女来承担养老费用,妻女会认为他不顾家庭,对妻女极其刻薄没有责任,他们没有义务照顾对家庭缺乏责任的他。同时,他热衷于对社会的捐助,早已超过了他的养老需要。昔日他好心帮助别人,今日政府就应对好心人进行帮助,正所谓好心有好报。到那时,国家政策性不能管,家庭怨恨不愿管,老人将如何是好?
张忠泉的捐赠,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可以说媒体功不可没。热心公益,助人为乐,这些优良的社会公德本应该大力提倡。但媒体对高龄张忠泉生活上没买过衣服,现在身上的衣服、手套、鞋子都是捡来的,吃的也很简单,只要不饿就行的高调赞美;对他不顾家人和街道干部劝阻“裸捐”的充分肯定,是否让老人家在先进人物的光环下晕眩,是否让老爷子先进人物就得带头骑虎难下,或人为的引导老人走火入魔,我不敢武断的认定,但这却是很值得商榷的。
作为新闻媒体,应以客观报道,以理性分析为主,在肯定老人献爱心的义举的同时,应为老人改善现在的生活状态,改变老人的痴迷而做些事情。不应为了吸引读者,找卖点而一边倒的宣传老人几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不知倦怠,甚至在遭人非议,妻离女散的情况下依然“痴心不改”的感天动地。
做为GDP增长最快的国家,政府在热衷于建高楼大厦,是不是也要真正的让我们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让那些被国家说成是当家作主,但却不知说啥,说了也没人听的主人们,真正享受下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医疗、养老等福利上,获得不说比资本主义好,但得差不太多的本应享受的福利待遇。别让那些充满善心的人们,在捐助他人后,自己遇到难事时心寒。
那些已经和西方公务员收入水平基本看齐的官员们,那些敢和西方高管收入一比高下的国企高管们,那些靠投机和贿赂发家的暴发户们,并不能代表工资被增长的普通工薪层们的生存状态。
老人捐款的义举,在唤醒国人同情心和人性善良的同时,更应唤醒政府在关注民生,消除贫富差距,将国家财富惠顾于所有人民的行动。
12下一页
来源:查字典杂文网 https://sanwen.aiisen.com/zawen-102211/更多资源请访问:查字典杂文网 https://sanwen.aiisen.com/za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