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生达人陈继儒

  养生达人陈继儒

  明代,人称“山中宰相”的陈继儒,隐居小昆山、东佘山。佘山有东西两峰,相依相伴,山高不足百米,但如松江九峰中的横云山曾是黄公望、董其昌画山水的模特一样。苍翠葱茏,灵动诱人。尤其是双峰体态如乳圆润,很像大地掌心托起的一对云间茶壶。有青山绿水相伴,陈继儒淡泊名利,一苦二静,修身养性,颇有养生之道。佘山也成了他隐居的世外桃源。

  陈继儒隐居在山林,追求一种世俗生活的朴实、宁静、温馨。他常自述,在小昆山、东佘山过着“带雨有时种竹,关门无事锄花;拈笔闲删旧句,汲泉几试新茶”的清幽生活。养生主张“履和适顺”,几十年闲云野鹤的隐居生活,早已习惯于淡泊和宁静。他在养生肌语中告诫世人,“许道人云人心贵澄静。若能半夜打坐不倒身,端坐凝寂,则性命入吾囊橐;若夜夜不倒身,则性命在我掌握,长生可冀矣。”这种思想的精髓在于,表明神志安静的人,能不为生死担忧,拥有从容的心境和健康的身体。

  恬淡自然的陈继儒才学极高,闻名卓著,史称“颖异”。书法绘画,名垂一时,面对功名,陈继儒却毕生甘为一诸生,一辈子隐居昆山之阳,杜门著述。陈继儒所处的明嘉靖万历年代是仕途竞争最为激烈的世俗年代。而他却在告衣由呈中宣示“生序如流,功名何物?”

  在清幽寂静的东佘山,他说自己“日常以苦茗代肉食,以松石代奇珍,以琴书代益友,以著述代功业”。夜坐东佘山,“神清之宝”。拥炉闲话,渴则敲冰点竹炉煮茗,饥则拨火煨芋,其乐融融。徐霞客先后四次至东佘山拜访陈继儒,他说“家有三亩园,花木郁郁,客来煮茗,谈上都贵游,人间可喜事”;又言仰观山,俯听水,“能脱俗便是奇,不合污便是清。”他效仿辞官隐归的陶渊明,“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他成了一位安贫乐道的“素心人”。

  陈继儒十分重视精气神的保养,他在养生肤语中指出“精能生气,气能生神,则精气又生神之本也,保精以储气,储气以养神,此长生之要耳。”医学家都认为,精气神为“内三宝”,要养生保健长寿延年,必须“常使内三宝不逐物而流。”保养精气神的功效精满、气足、神旺,则精神焕发,行动矫健,老年人能长葆青春,推迟衰老。根据陈继儒的养生哲学,要注重对于“神”的保养,他47岁时,骑麋鹿去钱塘游西湖,骑行于六桥三笠之间,往来于长堤深柳之下,头顶竹帽身穿道士服装,神采奕奕,看见的人都啧啧称其为“谪仙”,似被谪而降人世的神仙。

  陈继儒做客钱塘游西湖时,巧遇8岁小张岱,俩人答对互考。陈继儒指着客栈纸屏上的李白骑鲸图道“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月。”小张岱脱口而出“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陈继儒很是赞叹,道“这孩子怎么会这样灵敏极致?是我的小友啊!”这段佳话引出了陈继儒复号“糜公”的由来,也道出了陈继儒深悟养神的精髓。

  陈继儒提倡饮食清淡,他提出“淡食”思想,追求真味。“食淡极有益,五味盛多能伤生。”他举例来加以佐证,“东光县村落中三老人昆弟俱年八十余,极强健。问之,云‘此地难得盐,吾辈淡食,且务农无外事,此不可解养生哉。’”东光县老人长寿的秘诀,除了劳动、无纷扰之外,就是淡食了。这与现代提倡低盐饮食十分吻合。

  淡食是追求真味的方法,在几十年的隐居生活中,陈继儒粗茶淡饭,“试以真味尝之,如五谷、如荞麦、如瓜果、味皆淡,此可见天地养人之本意,至味皆在淡中,今人务为浓厚者,殆失其味之正邪?”在此也证实了素食的重要性。

  一代名士陈继儒卒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享年82岁,可谓“高寿”。他是在绿香满路、永日忘归中托着一把一手壶安然长眠于东佘山麓的,掩埋他的山泥筑墩高起,冢如壶立。正所谓人在草木中,而得“茶”字。遂了他“不可一日无此君”的心愿。这位潇洒的智者,刻意远离官场的隐士,身隐和心隐是其一生的追求,他实现了“大隐隐于世”的理想。

  谪仙卧山林,供人来吊凭。用现在的观点来看,陈继儒是一位真正的养生达人。

   

12下一页

来源: https://sanwen.aiisen.com/sanwen-523705/
更多资源请访问: https://sanwen.aiisen.com/sa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