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丹:我不是混娱乐圈的

【编者按】《百家讲坛》是个成功的舞台,走上它的每一个人都有了自己的辉煌,从易中天开始,纪连海、阎崇年,而现在,则轮到了一位女性――于丹,这个以《论语》系列再次创下《百家讲坛》收视高峰的大学教授。

相对于其他男性学者的刚健狷狂,于丹以端庄温柔俘获了大众的心。她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以白话诠释经典,讲述自己从《论语》中的获得的为人处事之道,而她在百家讲坛的讲稿也以60万册的惊人首印,已于月末问世。12月1日10时,于丹做客文化论坛,与网友在线交流《论语》心得。

#p#首页-编者按#e#

【主持人】于老师,您是影视学教授,从事的工作也是与影视相关的,为什么会在百家讲坛里讲《论语》呢?

【于丹】我是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我讲《百家讲坛》是把我学的专业结合在一起了。

--------------------------------------------------------------------------------( 文章阅读网:sanwen.aiisen.com )

【主持人】我看过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的时候,提到您从四岁的时候开始看《论语》,和您今天讲《论语》如此透彻,两者有什么关系吗?

【于丹】不敢说透彻,《论语》只是一个符号,中国文化在源头的东西都会经过人检验的,所以我想四岁不能说我看《论语》,是家长让你看,讲道理,到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字面的东西看懂,再往后,在30岁的时候有一个理解,40岁有一个理解,但是现在我不能说知天命什么的,我能体会到什么,只能说《论语》是用一生来体会的。

--------------------------------------------------------------------------------

【主持人】听说前不久,您的新书《<论语>心得》一上来就印了60万册,印了这么多,怎么这么有信心?

【于丹】这个是印书的人说了算,不是作者说的,这个不是为了我来的,是冲着孔子,是为了中国的文学血脉来的。《论语》带给大家的是什么?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那天在签售现场什么人都有的,就是从年龄段到知识层跨度是超乎我们想象的,那天签售结束的时候是晚上10点多,为什么这么多人来?是中国的文化不死,根在当下,另外一方面是重视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生活质量讲究,就希望在这个时侯过上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就是有一个心灵的定力。我觉得大家是因为这个来的。

--------------------------------------------------------------------------------

【主持人】有一些人称自己是“鱼丸”,有人说欣赏你的演讲,您自己觉得是什么吸引大家呢?

【于丹】我刚才已经说了是经典的力量和文化的力量,如果说我的讲法有什么吸引的话,就是我是学传播的,传播学是有策略的,电视是什么媒体,是全家收视的,有人聊天,有人翻报纸,有人训孩子的,这种情况下,电视不可能是四平八稳,完全讲哲理的传播,就是大家实现沟通交流的东西,电视是有情节的,有情节的东西才可以传播,为什么大家看电视,收视率高的就是电视剧,就是因为悬念,有冲突,《论语》就是摆在那里是微言大义,应该说我的讲法是把这个道理找到一个故事的载体,把它划进今天的生活,就是很多故事的情节在变,人的名称在变,但是到底没有变,就是告诉大家那种仁义,什么是真正的大智慧,所以我想圣贤之言是用一句两句唤醒人人心中有,口中无的东西,这说的就是当下的故事,是我自己的今天,或者是朋友的明天,如果有这个效果就是解读有一定价值。

--------------------------------------------------------------------------------

【网友】有一些网友说你是“学术超女”,您的走红仅仅用了七天,在《百家讲坛》的演讲受到了好评,也有争议,就像您讲“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中的小人解释为小孩,有学者反驳您,您怎么看?

【于丹】就是说小人是当婴儿,小孩就是用当小孩子,女子就是女人,就是说我把所有的学识说法都摆出来了,我倾向于这个,每一个学者有自己的角度,有一个表述,至于说《论语》讲的学术上是不是严谨,这个是要拿到大学讲堂上做评价,实际上我自己在大学上讲了十几年的文学,其实在大学和在电视上的讲法是不一样的,在大学讲的是学术的严谨性,讲到文化的源头,讲到版本,这是面对专业的学生,这是职业化的评价标准,《百家讲坛》是什么呢?首先是要让15岁的中学生听懂,而且自己喜欢听,这就是职业化的要求,因为是一个大众传播,是一个集体收视,否则电视平面化,一次过,不可复读,不像大学生有教材,有讲义,所以我想在任何一个平台首先尊重的是这里提供的职业化,我觉得心里应该有一条隐性的最低的标准就是职业化,最高的是职业道德,首先是要满足这个平台的职业化要求,然后把个性化做风格的提升,那么我在《百家讲坛》首先要尊重的是大众传播的事情,而学理的考究,欢迎看我站在大学讲台上讲课够不够严谨。

--------------------------------------------------------------------------------

【网友】请问孔子的"仁"是指什么?"礼"是指什么?"一以贯之"是指什么?孔子与毛泽东是相对还是相通?

【于丹】孔子解释“仁”很简单,只有两个字“爱人”。而“礼”是一种内心的恭敬,所谓“一以贯之”是一个简单朴素的真理,贯穿人的一生。就像学生曾经问过,说“有一言可以行之终身乎,老师回答‘其恕乎’也”就是说简单的准则,往往是可以做一个字概括的。孔子不仅提出而且会以他和他学生的行为、身体力行。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以人为本。毛主席是一个受中国儒家思想浸染很深的人,他的女儿一个名字叫做李敏,一个名字李讷,就取自“君子敏于行,讷于言”。他给儿媳妇改名字刘思齐,就取自“见贤思齐,见不肖则内自省”。所有在中国能够成功的领袖,一定都有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的弘扬,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受到中国人的普遍爱戴,应该说孔子的思想在他的政治思想和军事思想中都是有所体现的。

#p#说《论语》 :圣贤之言将用我一生来体会#e#

【主持人】我想起您曾经说的一句话,就是自信心来自内心的淡然和坦然。那这个网友叫“我说行就行”说认同您的观点,想请您谈一下在生活中如何面对缺憾?

【于丹】人生的缺憾在每一个阶段都有,随着成长可以看开,还可以解决,这取决于我们的态度,我记得我讲的时候,就说到司马牛说别人家有很多的兄弟姐妹,但是我自己没有,我是独生女,在我这个年纪的时候独生女是很罕见的,其实我内心很孤独的,而且找不到一个参照系统,我小时候没有上过幼儿园,一直到上小学,我的心里也特别的失衡,跟大家融合不到一起,这使我寻找另外一个补偿的方式,因为我从特别小的时候就写日记,这个习惯从小学的时候一直保持到现在。

很多网友和朋友问我,一个人如何反省自己,怎么建立自我的意识,这个有时候取决于自己童年生长的环境,你总是反观自己,就可以看清自己,所谓的觉悟就是看见自己的心,我们除了看到世界以外,还可以看到自己的心,这就是使自己明白,我是谁,我要什么,我这一生有什么外在的变化。这要怎么做到呢?就是定乎内外之分,就是要有心灵定力,知道自己要什么。我小时候很孤独,觉得自己像一个残疾的孩子一样,因为有日记,这么多年相伴成长,这就使遗憾变成了好事。

--------------------------------------------------------------------------------

【网友】于丹你好:你讲“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请问我们“怨”的这份情感什么时候用?请指教!

【于丹】“怨”这份情感,要是我说,能化解最好就化解了,尽量不拿出来使用,其实怨是一把双刃剑,我想一个人仇恨的时候,伤害别人有多深,伤害自己就有多重,而且有一些人抱怨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如果你永远在喋喋不休抱怨的时候,你身边获得的美好的东西在抱怨中就流失了,所以我们每个人心中有一些不如意,能够消化的时候就不拿出来,不拿出来就可以云淡风情,可以消解的。

--------------------------------------------------------------------------------

【网友】于老师,从节目和一些关于您的报道中看出,您是一个很洒脱的人,很率真的人,您是不是真做到了“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工作、生活每天面对一些不想理会的事,该如何处理?您的学生

【于丹】你好,你问的问题谁都会遇得到,《菜根谭》里面有一句话说得好,“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照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有些必须面对,甚至必须处理,当然也必须穿越,事情来了,用心去做,最短时间内做完,事情过去了,心里还是一片海阔天空。

--------------------------------------------------------------------------------

【网友】作为一名传播学的老师,请问您怎么看待“平民造星”运动,比如说如火如荼的《超级女声》?您觉得这种“真人秀”类娱乐节目能走得长远吗?

【于丹】《超级女声》属于选秀类节目,这种节目在规则上颠覆了我们以往的传统,就像超女说“想唱就唱”一样,所有参与的观众可以“想选就选”,这种选举不参照权威观点,不评价唱功好坏,仅仅按照观众心中所喜欢的标准,去评价一个人的风格,这首先是一种平民表达的话语权利,也就是说我们的电视现在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尊重观众的选择权,这就是娱乐的进步。当然任何节目的数量泛滥都会意味着品质的下降,海选从2005年到206年末,成为中国娱乐屏幕上最主打的产品,在新年以后我预期会在数量上趋于减少,规则和品质上趋于精良。

#p#谈处事:以直报怨 就会海阔天空#e#

【主持人】说到日记想到博客,说你绝不开博,有一个网友叫“我是小鱼丸”,很想知道您为什么这么抵触博客呢?您上网吗?

【于丹】我上网,我这个语气有一些强烈了,目前,我没有开博客的打算,首先我没有时间维持这个博客,因为我现在的事情太多,时间太少,我现在有一个轻重缓急,我作为大学老师是永远不变的,我绝不给学生误课,另外,影视传媒系是一个很大的系,学生需要很多时间来管理的,同时,我是一个前沿的传媒学者,前沿有很多的变化,有很多的整合和研究,这么多课题,我十年来就保持这种很紧张的节奏,不是现在才开始的,我平均每一个月都飞一到两个省,去做研究,这一块也不能减下来,这是我的专业领域,再往下排下来就是《百家讲坛》,我必须要认真备课,因为《论语》讲完了,即将推出《庄子》,我是认真备课的,剩下有家人,有朋友,大家想一下,我还有多少时间用在博客呢?我现在连睡觉的时间都不够了,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我的日记一直没有停这就是我想说的。

第二个事就是每个人有自己记录自己的习惯,因为我从6岁写日记,我大概从13、14岁到现在日记是不间断的,这样一个伴随你成长的习惯,这会变成你的口味,变成你的惯性,我可以说我每天都上网,我从网上浏览大量的信息,我从网上给朋友回信,我可以搜寻资料,我可以写论文,但是我不习惯电子文本的阅读,就是我阅读和我私人写作的时候,我仍然相信纸制文字,这可能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在这个惯性影响下,在时间这么少的情况下,我可能没有时间开博客。

--------------------------------------------------------------------------------

【主持人】你提到你小时候很孤僻,但是你在大学时有一个玩委会的头衔,你怎么会有这个转变呢?

【于丹】人是有基因的,我的天性可能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可能就是开朗的,外向的,但是我在小学的时候的确很沉默,如果说有一个突变的话,我非常感谢我的高中,我是北京四中毕业的,就在前两天,我的高中老师还打电话,再找我,我回去的时候老师86岁,还记得我们上学时候的每一个细节,我听到老师的声音真是高兴,我在上高中的时候是很胆怯的,但是四中给我什么呢?就是学习不好不会受到歧视,学生是健康的,在高考前压力很多的,当年的考取率是非常低的,在高考前老师带我们郊游,带我们踏青,也就是说在四中这样一个学校里面,始终没有让我感受到应试教育扭曲孩子的天性,可以说四中是非常要升学率的,我们那一个班几乎全部都考上大学了,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人就是健康的,明朗的,自信的。

我穿越了这个历程到了大学以后,我终于可以不学数学了,终于进了中文系了,我把数学的东西都丢了以后,我自信我是一个非常好的学生,所以说就捣乱和淘气了。我在大学是学习成绩很好的,我做过学生会的主席,研究生协会的主席,我那时候经常拿着经费就给大家出去玩了。近点的在附近玩,也有到山西等远一点的地方玩,我在大学的时候就突然明白了,我们要破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破万卷书是容易的,但是说行万里路就不容易了,这不是说可以道听途说可以解决的,体验就是说“以身体之,以血验之”。就是深刻的感悟,这样的感受过程。大家之所以说我特别的爱玩,我现在也影响我的学生,其实这是我的一个感悟和体验,我在大学和研究生期间就这样走过来的,我希望读书是生机勃勃的活动,我不希望是一个书生的形象。

怎么让学术给自己的生命得到一个提升?像日本人的谚语,“人生如竹”,我自己是这么走过来的,所以我带着我的学生也这么玩。这跟圣贤之书是不矛盾的。我面对《论语》和《庄子》同样是感悟和体验,在我的眼前,圣贤和山川是同样敬畏的,我的心情是一个崇敬之心亲近他们,感悟他们,让他们成为我的朋友。就是说天地万物,你走过的一切,那些花草树木每一处地方都是造化,造化都是你的老师。所以在我这里我的体验和我对圣贤的感悟是同样一个事情。

--------------------------------------------------------------------------------

【主持人】说到您的这个能玩,我在一篇报道看到,说你和学生去公园,学生爬得满树都是,怎么能这样,管理员都说你老师在哪儿?他们说我的老师也在树上。

【于丹】这个事可能全世界都知道了。这个事就是一件事,可能我这个令人发指的事有很多。其实我跟我学生的关系是亦师亦友,更多他们像我的朋友,他们给我起了很多外号。然后这些让你跟他们之间建立一个特别亲密的默契,给我做各种各样的心理测试,他们就在笑。其实这种感觉我很享受,我觉得我选择的这个职业为什么是快乐的?就是我特别享受我的工作过程,也就是说我教的对象永远不是木呆呆的载体,不是知识的载体,是需要被开发的人性,我觉得这个人性的开发,有思想的头脑,也有肢体,如果这种娇滴滴的小独生女跟我爬树有什么不好呢?前提是注意安全,如果一个人要想心灵健康,肢体必须是健康,这个身心的健康是一个奢侈的事情,你如果提不起精神,你就对所有的事情不感兴趣,我希望我的学生是快乐的,是好奇的,是保有这个年纪上每一个毛孔都张开的状况,我觉得每一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缺点,但是对20岁上来讲没有什么是不可姑息的,不可姑息的就是一个冷漠,我跟学生的关系第一个是伴随成长。

我第一次接触他们的时候他们是十几岁的孩子,等他们毕业的时候就是一个成年人了。这一段是一个人生定型的时候,这一段作为老师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让他怎么成为自信的和获得幸福能力的人,我一直觉得我们学各种学科最终目的是让人有构建幸福的能力,这个构建是为自己,为亲人,为社会,为整个国家的担当,如果说一个人自己不能做到幸福快乐,就谈不上为这个社会做贡献,舍己为人。

--------------------------------------------------------------------------------

【主持人】我们的网友“无聊的电视剧”从一些节目和报道中觉得你是一个洒脱和率真的人,他想知道您是不是做到“做自己想做的事”?

【于丹】我尽量做,我可以说这十年我做的事情基本上都是我想做的事,我每周的前半周在学校不离开,因为要讲课和行政的事,我在后半周到电视台讲课和做媒体的分析,更多的时候这个地方的人都是我的朋友,比如说浙江广电集团,我每个季度都要去,去之前他们的台长打电话,说你来吧,春天了,孤山上的桃花都开了,给你留了年前的龙井茶,你来吧,回来北京过两三个月了,他们又说现在已经满池荷花了,不来看看吗?可能就又去走走,看看朋友回来了,再过几天,已经是桂花时节了,说你来看看吗?我们就去乌镇看看,再回来,再过几天是断桥残雪了,其实我到一个地方去工作,做这个课题,而我在这个地方有这么多的朋友,这样一番历练穿越,你就觉得工作不是一个枯燥的事情,你享受每一个地方的风土,从北方的大漠孤烟,到南方的小桥流水,可以说我对每一个地方都是有牵绊的,包括各地的电视文化的前沿,我可以看到很多地方的当年的优秀的东西,这个东西我做一个总计,我可以和同学做一个交流,所以说我们做的永远是未来,中国传媒的竞争在今天,就在这个竞争中,一个年轻的生命被选择,被投入这是你的幸运,因为这个行当不断的开拓你的眼界,对你进行挑战,无论是教学,还是电视策划,还是我现在做的一切的事情,这都是我想做的,而且我很享受,可以说我是享受自己的职业。

#p#人生如竹 天地万物都是你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