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天的生活

   从8月7日立秋以来,暑气是消退了许多。余最近几星期来,很少写字,今夜得空,喝了几杯茶后,忽然有了写一点的兴致,虽然现在的时间已是上半夜的23:00。

   今年的新冠疫情在中国得以控制之后,也就是3月和4月的时候,余读了鲁迅先生的一部分杂文和梁衡先生的一部分杂文。余不敢妄加评论。只是时代不同了,鲁迅先生的有一些杂文,放在现时代看,作用不一定有。原来文章也会有过时的可能。梁衡先生呢,是记者身份,与一般文学写作者又不一样,其所写是现时代的人与事,感觉离我们很近。后来,也是从三四月到八月的这段时间,余还读了台湾的梁实秋先生的一部分杂文。梁实秋先生的文章的确有意思,就像周国平先生对梁实秋文章的评论那样,“今人的散文,我喜欢梁实秋的,读起来真是非常舒服,他追求的也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

   余晚上时常常出去散步,见夜空之星星稀少。余每散步,必抬头看天空。在现时代,余不知要如何做,才是与天地参。南宋理学家胡宏(胡五峰)曾言:“学贵有大成,不贵小成。大成者,参与天地;小成者,谋利计功。”也许常看天空,看天空的变幻莫测,有利于参与天地。现时代的学生,大成者已日见稀少,小成者则到处都是。这恐怕将成为现代的中国的读书人的病。

   余是一老百姓,生活于民间。民间生活之疾苦,恐怕历朝历代都不曾有大改变。一句俗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说的便是老百姓的真实的生活情景。有许多人,为不做老百姓而争名夺利,为往上爬而不惜头破血流,这样的人,在中国可谓是多如牛毛。然而,不懂民间之疾苦,就算争得了名夺得了利,就算爬得高高在上,也总有失去名利的一天,也总有从高处坠落的一天。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老百姓虽无权势,但是活得踏实。记得有一藏僧著书,书名就叫“苦才是人生”。老百姓是懂人生的一类人,比起那些贪官,老百姓更懂得做人要怎么做。民间社会,没有官阶等级,几乎可以人人平等,这才是有意义的平等。然而,由于“市场经济”在中国的推行,民间社会改变之大、影响之深,非常人所能想象。只是如果社会演变成市场社会,那么必将人人言“利”,而没有人再去讲“义”。若重利轻义变成了自然而然的事,那不可不谓恐怖。但是中国社会现在的实际情形如何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渐渐地发展成金钱关系。很多人以为,有了钱,便是富贵。其实不然。看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是如何为富贵释义的,周敦颐说:“身安为富,道充为贵。”由此可见,现代的中国人对“富贵”的认知,要略逊于古人。

   处暑已过,但是气温还是热的,而且,热的有些躁。余生活于民间,然余对研究颇感兴趣。中国之古代,民间有研究者,比如南宋学者胡宏(号,胡五峰),胡五峰游湖南衡山二十多年,讲学,著述,作了很大贡献。今有《胡宏集》(中华书局)传世。观当今之中国,研究者大抵在大学里,民间鲜有矣。然余也没法子,余只能居民间而做研究。余没有博士学位,倘若有,余可能也去大学做研究了。然中国之大,可容很多人。对于像这样的民间有个研究者,自然也会包容。然余想研究什么?研究哲学。余之本科是文学。有子曰:“本立而道生。”(有子所说的本是指孝悌,这里是引申义。)故余也不能舍弃文学。本科学历而做研究,今也有人在,并不是只有学术型研究生才能做研究。在文学与哲学之间徜徉,也许也自会有乐趣所在。

   今年的秋,还很长。余还有一段路,需要走下去,已是中年人,还有什么不能看破。金庸先生有6个字,即为:“看破、放下、自在。”然余是学不来的。佛家是讲出世的。看破人世间,也便可出世了。人世间,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讲的是利。但是儒家讲入世,不光讲利,也还讲义,而且讲义重利轻。除了义利,儒家更重要的是讲仁。孔子的核心思想便是仁。孟子也讲仁,而且讲仁政。孟子的仁政,便是王道。从孟子那里,可以看到王霸之辨。朱熹说:“夏、商、周,是王道;汉、唐是霸道。”汉唐以后呢,还有王道政治吗?汉唐以后,是宋、元、明、清。元、明、清,不是王道,只是宋是不是呢?有待研究。宋,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重文士。但是这一点也不足为证。

   秋虽还长着,然余也不能因本文而写到秋末。本文写到这里,生活仍在继续,仍然会变化。要用怎样的心态面对生活,才是重点所在。时代变了。人心也变了。生活需要觉悟。禅宗里有一句话,叫“破执”,即“破我执,破法执,破空执。”若能“破执”,生活之诸烦恼即可消解。若再能“顿悟”,便即可入佛道。

 

 

                                                                                                                                                                                                                                               2020.8初稿

                                                                        2022.6.12修订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