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之源在潜山
  实话实说,此次潜山行之前,我对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的这个县级市知之甚少,想不到她有着如此深厚的人文底蕴,此前经常听说的名山天柱山就在其境内,而且,“潜山”就是天柱山的古名。毫无疑问,潜山是一座旅游城市。

  桐庐和潜山,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结成对子的县市。因而这次县人大常委会赴安徽考察旅游工作,潜山便理所当然作为考察地。

  我们驱车离开屯溪在高速上一路西行,两个多小时后便进入潜山市区。匆匆吃了点自助午餐,潜山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即陪同我们考察几个旅游点位。

  潜山以山为名,据《潜山县志》载:“山以潜名,县以山名。”且山有三名:“盖以形言之,则曰潜山,谓远近山势皆潜伏也。以地言之,则曰皖山,谓皖伯所封之国也。或谓之皖公山,亦曰皖伯台。以峰言之,则曰天柱。其峰突出众山之上,峭拔如柱也。名虽有三,实一山耳。”因而如今名为天柱山的国家5A级风景旅游区,自然是潜山市的标志,也是潜山重中之重经营的旅游胜地。无怪乎陪同我们上山的天柱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是市委常委。我好奇地问主任是谁,告知由市长兼任。从这种高规格的人员配置模式可见,天柱山在潜山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旅游在潜山市的份量之重。

  在前往天柱山途中,天柱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分管宣传的负责人当起了随车导游,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潜山的人文历史。从他专业娴熟的讲解中,我知道了潜山居然素有“皖国古都、安徽之源、禅宗之地、京剧之祖、黄梅之乡、二乔故里”的美誉。其中安徽之源,令我惊讶。

  原来潜山在春秋时为皖国古都,因潜山著名的历史人物皖公而山称皖山、水称皖水、城称皖城,安徽简称“皖”,即来源于此。潜山原来有着如此深厚的人文底蕴。

  从他的讲解中我们还了解到,天柱山以雄、奇、灵、秀著称于世,与黄山、九华山并称“安徽三大名山”,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44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先后被认定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5A级旅游区、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自然文化遗产地。这更增添了我们对天柱山的向往。交谈间车子盘旋而上来到景区门口,潜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银枝、副主任储诚发和管委会及景区负责人陪我们乘览车上山。风景区负责人介绍此览车投入两个多亿,建成后为游客上山带来了便利,游客量有所增加。看来旅游发展是需要投入的,有投入才会有产出。当然,潜山人大的领导也坦言,由于天柱山被黄山和九华山盛名所盖,目前天柱山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市里对天柱山的发展前景颇有信心。

  览车将我们送上山腰。我们一行分为两拨,一部分留在管理处与当地领导交流,我和政洪、建伟诸位同仁,则在潜山市人大常委会储主任等人陪同下向上攀登。天柱山全由花岗岩巨石组成,除了一座座山峰外,一路向上常常会见飞来巨石,有的还在头顶磊成一个石窟,显示出亿万年前地壳运动的鬼斧神功。天柱山不像黄山那么奇险,而是多了几分俊秀。我尤其惊叹于那些奇松,在光秃秃的石缝中长出形态各异的美妙身姿。这些奇松的顽强毅力,实在值得称颂。我以为到天柱山观奇松,都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登山总是如此,不经历艰辛的攀登,总难见最佳的风景。终于到达目的地,天柱峰一柱擎天,赫然屹立于眼前。此峰潜伏在崇山峻岭之中,古称“潜山”,名副其实。

  潜山市如今倾力打造四条旅游精品线路,分别为“山水寻秘之旅”“文化寻源之旅”“乡愁寻美之旅”“康养寻福之旅”。离开天柱山,热情的主人即带我们先后去山谷流泉文化园和天柱山地质公园博物馆两个点位考察参观。山谷流泉摩崖石刻群数量之大、名家之多、品格之高,令人叹为观止,真正是一次文化寻源之旅。

  此处摩崖石刻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唐朝至民国历代石刻400余方,以两宋石刻为最多。唐代李德修,宋朝王安石、黄庭坚、苏东坡,明朝胡缵宗,清代张楷等名宦大家都曾题字崖谷,内容名异,字体各样。其中苏东坡题诗一首:“先生仙去几经年,流水青山不改迁。拂拭悬崖观古字,尘心病眼两醒然。”王安石则写道:“题舒州山谷寺石牛洞泉穴:水泠泠而北出,山靡靡以旁围。欲穷源而不得,竟怅望以空归。”舒州即古时潜山所在地州府名,自东汉至南宋800余年间,历代均有名家或主政或巡游于此,加上这个山谷坚硬深长的岩石,留下如此众多的摩崖石刻便不足为奇了。正巧近期为写《桐庐的南宋时光》一文我曾考察桐庐境内的摩崖石刻,这次在潜山领略如此众多而古远的精妙石刻,让我感慨良多。而且也正因为写那篇文章,让我知道其实南宋时潜山与桐庐就有渊源。那时有一位舒州(即今潜山)人朱翌(1098-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系政和年间进士,宋室南渡后他曾寓居桐庐,留下一首写桐君山上建筑物的律诗《竞秀阁》:“辋川遥展右丞图,盘谷中藏李愿居。龙睡潭深飞客棹,凤鸣枝老结吾庐。但令蜡屐去前齿,安用鸱夷托后车。西望子陵三十里,烟云来往问何如。”此诗尽管用典颇多,晦涩难懂,但字里行间还是流露出他对桐庐的喜爱。也让我们得知八百多年前桐君山上原有竞秀阁。

  天柱山地质公园博物馆,是潜山市去年9月才建成使用的一座特色场馆,总建筑面积5862平方米,布展区3700平方米。这里还是潜山市旅游集散中心。由于时过傍晚,我们进馆时天色尚亮,出馆时已暮色如黛了。

  当晚,潜山市市长梅耐雪先生亲自接待我们,他不久前刚来过桐庐考察,华健主任曾接待过他,彼此算是老朋友了。言谈间,梅市长对潜山是安徽之源充满自豪,也对潜山的未来满怀信心。这位兼任天柱山风景区管委会主任的年轻市长,对潜山的旅游资源了如指掌,他说自己常常向来宾介绍潜山的“一二三四”,即“一座山、两条河、三个女人、四个男人”,浓缩概括了潜山的自然环境与历史人文。

  一座山当然是天柱山,两条河即皖水与潜水。至于三个女人和四个男人,分别是哪几位名人,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走进潜山,去寻找答案。

   作者:董利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浙江省桐庐县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