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此多娇

         图片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哎······,谁不说俺家乡好得呀依喂,一阵阵歌声随风传·····”
        歌声是一个歌唱家深情演绎的表达,更是作者倾诉内心深处所爱的抒怀。上世纪一首“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歌曲唱红大江南北千家万户。直至今日,每每听到那熟悉亲切的歌声,一种亲切而自豪的感觉油然而生。
       家乡,家乡。我的先辈,我的父母,我的精灵我的魂魄,我生命的一切。
       家乡,无论什么时候无论走到哪里,她永远都是拴在心中的那根红飘带,是萦绕在心里的一个幸福安定的结,一个永远幸福的红心结。     
       1:不仅仅是怀念。
       双十二是国耻日。国耻,只有一个国家或是民族遭到外来侵略遭受压迫遭受蹂躏的灾难才会被称为国耻的。中华民族不是一个狭隘的不忘仇恨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使得许许多多的民族恩怨“相逢一笑泯恩仇”。但是传统道德的美好心愿不能一厢情愿。近代史的耻辱也不过仅仅百多年,那些个横行霸道烧杀掠抢罄竹难书的帝国军国主义思潮从来没有醒悟悔悟,总是垂垂欲动亡我之心不死。与这样的邻居我们又怎会一笑泯恩仇呢?
       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民族恩仇。 图片





      民国三十八年六月六日,日寇对东起太行山西迄中条山的地区进行全面扫荡。驻运城的牛岛师团沿平陆张店茅津公路南下,突破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的右翼防线,由东向西扫荡。驻芮城的日军则由西向东,把国民革命军压缩在老县城沙口滩一带。这些部队大多已是溃不成军急不择路,许多士兵在日军的机枪和刺刀下被迫跳入滔滔黄河,溺水死亡者达千人,惨绝人寰。只有38军独立46旅在旅长孔从周将军的带领下,集中二十几挺机枪趁夜晚突围。在东车村消灭一连伪军后,一鼓作气又歼灭两个鬼子炮兵中队和两个战地医院,缴获颇丰,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却也掩盖不了滚滚黄河上中华民族的屈辱和冤魂。
      在日军驻平陆县城红部(大队部)的据点周围有三口深井,仅仅几年日寇杀害的抗日志士和无辜群众就填满了三口井。其中一口井三年间就被填一千余人。解放后从三口井里就挖出三千多人头,俗称万人井。多少年后夜晚还是磷火闪烁冤声飘忽,令人毛骨悚然。八年间,一个黄河岸畔的小县城被杀6221人,岂是一句相逢一笑泯恩仇那样简单。
      中国人的土地可以被征服但不可以被断送,中国人的生命可以被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1937年日军占领家乡,首占张店镇。百姓四处逃难无家可归。无奈间过了一段时间陆陆续续又返回家乡艰难度日。苏韩村妇女张高起在张店镇上开了个饼子店艰难度日,每日里遭受日伪军的欺凌。一天一个日军伍长蹿进饼子店见到张高起独自一人兽性发作,企图奸污张高起。急中生智的张高起哄骗日军伍长道,大白天的不行,别的人看见你的我的统统的死拉死拉的有。晚上太君的过来,我的伺候。日军这才作罢。晚上这家伙果然又来了,张高起假意酒菜相劝,待日军伍长酒醉,她和丈夫二人把他的头颅割掉,携带一支三八枪和九十发子弹投奔抗日根据地。
      后湾村杨玲玲,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一辈子也没有到过县城,整天生活在偏僻的山沟里。但当日本鬼子的铁蹄踏上这块宁静的土地无恶不作时,这位大妈把两个儿子和大儿媳全部送到抗日部队上。俩个儿子解文奎解文焕先后牺牲在抗日前线。杨妈妈强忍悲痛从血泊中站起来,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支援前线救护伤员的工作中去。后来为了掩护伤员,惨死在日本鬼子的刺刀下······ 图片
            ······
           壮哉,条山儿女,伟哉,黄河儿女。
           一曲《沂蒙颂》唱红中华大地,齐鲁六姐妹支援前线抢救伤员乳汁救人永载华夏之册。而黄河条山儿女只是默默无语舍儿抛子甚至于牺牲生命,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也不会想过)扬名立碑,没有想给子孙后代留些什么。但是他们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永远感天动地。
      总是想起那些毫不犹豫扑向黄河母亲怀抱的壮士。也会想起八十年前发生在湘江岸畔的那场关乎中国命运的残酷战争。
      三年不食湘江鱼,十年不饮湘江水。
      滚滚黄河记得那鲜血和不屈的魂魄铸成的无字碑。

      2 闲田春色与六尺巷。
      在安徽桐城有一个著名的六尺巷。据说是清朝雍正乾隆朝的汉人大学士张廷玉接到老家来信道,邻居家盖房子时下地基侵占了自家的宅基地,双方互不相让,一时争执不下。老家族人希望借助张廷玉的威名给当地官府施压迫使对方退让。张廷玉没有偏听偏信,而是修书一封让来人带回去:千里修书只为房,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老家人接到张廷玉的信后十分惭愧,就主动将自家的宅基主动退缩了三尺。而邻居见这举动后也内疚不已,也赶快将自家的围墙后缩三尺。于是在张廷玉的老家安徽桐城就有了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六尺巷。 图片
       而家乡的虞魏让畔闲田春色却比安徽桐城的六尺巷早了两千多年。西周初期,虞魏两小国间有一块方圆十多里的土地,林木葱郁土地肥沃。两国国君都不放手,数年争执不休,以致于兵祸不断。后来有位从西岐回来的商人听说此事便告诉两位国君道,在大河之南渭水一带有个周朝,周朝的国君为人仁义正直处事公道,两位国君不妨去周朝找到周朝国君去辩解是非曲直。于是两位国君南渡黄河西出潼关来到周地。放眼望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路人有礼相加。忽见两位耕农争执不休,两位国君急忙上前问询,却是双方无意之间误耕了对方的田地而互相谦让。两位小国君笑话没看到,落了个面红耳赤沉默不语。又行一处,看见一青年因为急急行走闯到一孩童,忙停下脚步搀扶。那小孩却爬起来道,我没事,你有急事你先走,我自己能走。这情景让两位国君心生惭愧呐呐无语。行至城邑,留宿客栈,晚上关门时怎么也找不见门闩。问之,客栈主人道,此处风俗道不拾遗夜不闭户,要门闩又有何用。两位国君将信将疑一夜忐忑不安。次日上朝行之宫门外,但见文武百官彬彬有礼温和谦让,才真心叹道:吾人所争,周人所耻。不可履君子之庭。遂返回,两君握手言好,所争之地,弃为闲田。 图片
       每每于此,总会想起陶老先生的《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地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耕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上世纪的英国理想主义者莫尔(thomasmore)的“乌托邦”,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财产共有,按需分配。这样的理想主义社会自然不可能实现,但是它却是一颗遥远的在向我们招手的明亮而温暖的星星。
      徘徊驻足于闲田春色,我们会为这远古而美好的传说赞叹。在现今物欲横流世事纷争的社会,我们的心里是否会保留一片“田园春色”呢? 图片

     3: 米汤沟与大禹治水
      蒙蒙细雨中,当我第一次看到那从山沟泉眼里咕嘟咕嘟冒出来的清水流过那段山坡逐渐变为黏黏的红色液汁时,惊讶好奇的心情直至今天一点也没有减退。虽然我已经知道在这块山峦中蕴藏着铝,矾,石膏等矿物质所产生的氧化反应才造就这一奇特的景象。但为什么偏偏就是这么一段山渠水为红色呢?水原本是是无色无味的液体,甘甜清澈沁入心扉。这样的一股红色汁液又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和秘密呢?
       屎壳郎不推屎蛋蛋,野酸枣刺不长倒钩,山沟流的是红水。
       古老的黄河,古老的民族,衍生了古老而悠久的黄河文化。······
       ······夏朝,大禹治水十分辛苦,曾三过家门而不回。大禹的母亲十分想念儿子,便嘱咐儿媳去到大禹治水的黄河北岸的一个山村住下,每日里烧水做饭补衣箕帚。大禹将三门峡河道疏通后,见两岸百姓因为河水湍急往来不便,决定在黄河上修座桥。因此上不分昼夜在河水里开石垒基,往往的连饭都顾不上吃。禹妻心疼丈夫,每天里早早的做好饭来到河边给丈夫送饭。黄河岸边道路崎岖怪石嶙立,大禹心疼妻子太辛苦,回家吃饭又耽误时间。于是大禹在半山腰凿了个挂鼓石,在上面挂了一面鼓。每次禹妻做好饭送下来一敲鼓,大禹听见鼓响就上来吃饭。在这条山路两旁生长着许多野草,村里的牛羊每日里都在放牧吃草,山坡上便留下了许多牲畜的粪便。因此上有许多推屎蜗牛(当地方言即屎壳郎)满山在推屎蛋蛋。有一天河面起风,旋起的狂风天昏地暗,许多屎蛋蛋飞滚起来落在鼓面上发出连续不断叮咚叮咚的敲击声。此时大禹刚刚造好三个桥墩就要铺桥面,听到连续不断的击鼓声,还因为妻子有急事找他,赶忙往山上爬。而禹妻呢正在做饭,刚刚熬好红豆米汤,还没做好干粮,听见鼓响,因为丈夫饿了,连干粮也顾不得做了,将红豆米汤倒在瓦罐里急急匆匆往山坡下奔去,羊肠小道野枣刺遍地,被风一吹左右摇摆。禹妻匆匆忙忙一不小心,衣裙被野枣刺的倒钩挂住,禹妻用力撕扯,瓦罐又撞在山石上罐破汤撒,气的禹妻一把掠住野枣刺的倒钩恶狠狠道,真真的讨厌,不知长这些倒钩有什么用,闹得我扯破衣裙打碎瓦罐撒了米汤。好不容易下到击鼓石前,却见大禹刚好上来,不见有饭,心头有气道,我正在造桥,还不到饭时早早喊我上来,赶快把饭拿来我用过好下去造桥。禹妻见丈夫这样说话也来了火,不到饭时你连三赶四敲鼓催我如何,结果衣裙刮破了,米汤也撒了。再说你是治水的又建什么桥,我看你这桥就建不起来。
      此话一出,大禹的桥怎么也建不起来了。在黄河峡谷只留下三个桥墩,即“人门”“神门”“鬼门”三个礁石岛遗留在河面上。
      屎壳郎见自己推得蛋蛋惹下这样的大祸,害的大禹连桥都建不起来,非常后悔也非常害怕,从此再也不在这个山上推屎蛋蛋了,野酸枣也不再长倒钩了。而大禹妻子撒在山坡上的那一段山路,每逢下雨,流经此处的水便会变成稠糊糊的红水,这条黄河边的小山沟便叫米汤沟。
      斗转星移沧桑无情。每每乘坐摩托游艇驰骋在碧波荡漾的黄河上,或驾车平稳穿行在宽敞的黄河大桥,又或漫步在上世纪中期修建的三门峡大坝的钢桥上,河水依旧,山峦依然,那古老而悠久的河水和依然矗立在河面上的三座礁岛经历着时光的流逝,静静的凝望着黄河儿女在现代的生活里实现远古祖先遥远而不可及的梦想及企盼。

       4:傅说与版筑
       我上小学的时候正赶上“批林批孔”,老师讲的报纸上看的全是“孔老二和林秃子穿的一条裤,坐的一条板凳”,“克制自己,恢复周礼”,“自曰圣贤,却被难于黄发垂髫小儿”“周游列国,惶惶如丧家之犬”······,孔圣贤一无是处。三十年风水轮回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转眼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又成为先知先觉的圣贤了。只是先入为主,留在记忆深处的只有那片《小而论》,也就是那个年代著名的“项橐挡路”了。“九九还归八十一,是天地之纲纪。八九七十二,是阴阳之始终。天为父,地为母,东为左,西为右,外为表,内为里。风从苍梧,雨从郊市。云从山出,雾从地起。天地相去,有千千万万余里。东西南北,皆有寄耳。”“天下不可平也。或有高山,或有江湖,或有王侯,或有奴婢。平却高山,鸟兽无依;填却江湖,鱼鳖无归;除却王侯,民多是非;绝却奴婢,君子使谁。天下荡荡,岂可平乎”······。七岁孩儿出此言语,岂不惊呼?难道说孔贤之道,没有这稚儿之启迪乎?
       长大了才知道家乡也有个圣人,而且是比孔圣人早八百年全国第一位被称为圣人的先哲的。何况一山之隔还有位蜚声海内外的武圣关羽。家乡的两位圣人在当今的社会足足让家乡的后人骄傲自慰。
      《史纪》载,“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的其佐。三年不言,正事决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行求之野,得说于傅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儿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商大治。故以傅岩姓之,号曰傅说”。
       至于圣人当上武丁宰相怎样的忠实勤恳鞠躬尽瘁关心民众疾苦,那是史学界的事儿,常人无从考证。只是每每经过圣人涧村北公路半崖上那撮洁白的麦秸,心中总是惊讶赞叹。三千余年的时光,那麦秸仍洁白无霉,堪称奇迹。
       在黄河岸畔的家乡,有着一种独特的垒墙法。虽然近些年已没有人使用,高楼大厦红砖绿瓦早已替代那原始笨拙的土墙 ,但是我们仍然从那残留的农户住家耸立的院墙看出贤哲的智慧和伟大。
  图片
       黄土高原的家户,无论是在古老的窑洞还是依山傍坡的土院,亦还是地主老财殷实人家的青砖瓦房,都要立四堵墙,老话说窑洞无墙不成院。一是防备梁上君子盗匪流寇,再一个是防止伤人动物。早已先地广人稀,时不时有野豹野山猪特别是野狼之类的动物伤害人畜,所以院墙必不可少。这就说到了垒墙的材料。老以先的人大多是日出而作日息而落,一年四季都在为肚皮奔波,即便是殷实的人家大都不会舍得用砖来砌墙,全是用泥巴来垒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也是如此。我家是半地窨院,东西北三面高崖,只有南面在下院时要往外出土,所以是个张口,出门就是野坡,树林茂密杂草丛生,一到晚间更加恐怖,夜里时常有野动物光顾,常常听到鸡或是猪的叫声,晚上从这间窑洞到那间窑洞都的大人护着。听老人说时不时的有蓝莹莹的眼睛在院里东张西望。所以在我四年级时的深秋初冬,父亲特意从厂里请了假回来砌墙。
       邻居的叔叔伯伯来了好多的人(那时的邻居帮忙干活根本不说工钱,顶多主家管饭。就这还有好些人连饭都不吃,只管干活),他们先是拉了一大堆的黄土,用水浸湿,然后把麦秸倒在上面,大概麦秸和土的比例是一比一。 然后众人脱掉鞋袜赤脚踩上去,将麦秸踩入泥中。翻一茬土填一茬麦秸,踩一茬麦秸填一茬土直到洁白的麦秸看不到原来的本色,和泥巴浑然一体,这样蚂蚱泥就成了。下来的活就简单了,有两三个泥瓦匠把着墙的平衡,其余的小工一人一把三股叉,一叉一叉的往墙上烦翻泥是了,快得很,第一天垒起的墙有大半人高,到第三天早上放学时两米多高的蚂蚱墙已垒成了,墙头稀稀拉拉的还插了一溜仙人掌。从院里望去只看得见隔在墙外几棵果树的梢头。
       从此我们兄妹晚上终于可以在院里放心的玩耍l。  家里有了这堵墙,终于成了个完整的家。有了一种安全感。也就放心大胆的在夏日晴朗的夜晚里,撅着屁股趴在墙根的葡萄架下等着牛郎织女的悄悄话,我们兄妹终于在傍晚在院里放心的玩耍了。
      我早就搬出了老家,一年里难得去一次那座生我长我给我留下许多美好回忆的老院。但是那堵蚂蚱墙却不屈的屹立在老院。这么些年,老院用砖头砌的窑洞已塌了两孔,院里杂草丛生一片破败好似狼窝一般,但是那堵蚂蚱泥垒的南墙仍然屹立不倒,只是当年泥土色的麦秸重现当年的本色,洁白显眼。偶尔间我拽住一束麦秸想扯下来,可是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却连一根也没拽下来。
       麦秸泥,家乡的土话蚂蚱泥。追根朔源,是我们家乡傅说圣人著名的“版筑中”所用的原始基础材料,黄土高原到处可见的黄土和碾麦后的麦秸所成,延续几千年而不衰。
       其实在家乡垒墙的正宗法是楔上四根横档,将木杆夹成五十公分的夹槽,往里填湿土,用木榔头夯实,填几层土 夯实后将下面的木杆抽出来夹到上层,再填湿土再夯实一层又一层,在两堵墙的夹缝塞上一束麦秸,一层土一层麦秸,这样既保护图强的牢固性又防雨淋。这也许是正宗的“版筑”了吧。
       之所以尊称中华民族第一圣,是这位先哲为子孙后代确确实实带来福祉。
       家乡的圣贤啊。

      5:周仓划沟与 忠义仁勇
      关羽,是人们心中的神灵和圣人,是一个包含丰富内涵的形象。忠义仁勇是关羽化身为圣人的核心。“桃园三结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释曹”“刮骨疗毒“过五关斩六将”······。从这种种传说和演义中实际上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作为关公身边牵赤兔马扛偃月刀的周仓,仅仅是个配角,小小的配角。
       只是感到有些憋屈,为周仓,也为今人。
       周仓,传说豹头环目,须髯如戟,力大如穷,性如烈火。小时候因为家贫,早早的就干起了贩运私盐的勾当。家乡地处中条山南麓,山北便是著名的解州盐池。因为盐业是官府控制,所以私盐贩子常常和盐池官兵发生争斗。有一次周仓赶着一头毛驴拖了一麻袋盐,他又挑了一担沿着崎岖陡峭的虞坂古道返回。被盐池的官兵发现在后紧追不舍。坡陡路窄毛驴力弱走不动,周仓急了,将毛驴背上的盐全部移到自己身上拼命吆喝着毛驴。数名空着手的官兵愣是没追上。到了山顶离家不远的地方,周仓放下挑子刚刚喘口气,那些个官兵又追了上来将周仓围住便动手。周仓抡起扁担将身边的官兵打得人仰马翻 抱头伏窜。可是后面的官兵越来越多,周仓眼看不支,晴天霹雳一声大吼,挥舞扁担在眼前一划,一块山坡被划为两半,官兵眼睁睁无可奈何,只好作罢,从此周仓威名大振。
       有一次关羽和周仓相遇,惺惺相惜,双方互相慕名交谈甚笃。老话说文无第一无误第二,习武之人总爱以武会友,两个人便交了手。周仓是个莽夫,一动手天王老子也不怕,不管不顾的下死手,几个回合下来,关羽渐渐有些不支,气喘吁吁手麻足软,而周仓是身沉力大越战越勇。眼看败下阵来,关羽赶忙叫停,周仓不解。关羽说道,这样个比法一时难分胜败,不如换个比法咱们一招定输赢。周仓应允。关羽趁热打铁又将了一军,不管谁如果输了,就给对方做随从永远不得反悔。性情中人的周仓自然无话。当时正值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星争霸,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哲理早在几千年前就被很好的验证了,谁都知道拳头硬的是大哥。关羽这才道,你说一根鸡毛和一只鸡哪个轻哪个重?一只鸡全身多少根鸡毛,谁都知道。周仓只是个粗人却不是傻子,自然也知道。关羽道,你拿一根鸡毛肯定没我拿一只鸡扔得远。周仓果然不服气,拈起一根鸡毛用力扔了出去。没想到那鸡毛轻飘飘的又落在眼前,几次都如此。而关羽拎起一只鸡,一下子甩过墙头远远的不知去向。周仓大惊,从此死心塌地追随关羽鞍前马后至死不渝。直到败走麦城关羽突围兵败身亡后,周仓也自刎身死。
      一只鸡和一根鸡毛,孰轻孰重?
      周仓和关羽,孰奸孰诚?
      只能说,用现代人的话说,玲珑七窍心和榆木疙瘩。
      小时候很多伙伴都会玩扔鸡毛的游戏 ,总会讥笑心实的人。一根筋成不了大事,唯一的好处是实诚没歪心。
      现代人考证,历史上也许没有周仓这个人,是文学家塑造的人物。又有的人考证说周仓原为关西人,原为黄巾军张宝部将,张宝死后,周仓和裴元侣啸聚山林。关于千里走单骑,周裴二人深感义气,自愿追随忠心不二直至身亡。
      说这样的话家乡的人肯定相当的不满和愤慨。家乡有周仓的墓地和庙宇,有一年一度的周仓文化节,更重要的是有以周仓为招牌的招商会。“德身出众永垂千古江河行地,功高盖世声震今朝日月经天”。周仓的忠义仁勇已为家乡的后人(故且这样认为)所称道所赞扬,岂容他人染指。
       唉······
      想起了清朝人顾嘉蘅(襄阳人)在南阳任郡守时为诸葛亮庙宇写的一句对联: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辩南阳襄阳。
       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为诸葛老先生的出生地一直争执不休。 
       家乡虽是一个地处偏僻黄河岸边的小县城,但在现代生活却从不乏感天动地的壮举。著名的“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事件中,为了一种名叫“二硫基丙醇”的药物,却牵动亿万人的心。从首都北京的药店到空军飞行员,从晋豫两省黄河两岸的无数民众,黄河岸边的篝火,飞速送药的车辆······。直至今日,几近一个花甲,舍身为人友爱互助的共产主义风格和精神仍飘扬在无数人的心扉。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件事能体现时代最美好的心灵。我们又何必在意南阳襄阳河东关西呢?
        心中自有公道。 图片
     
      6:天鹅湖与伯父
       天鹅,象征着美丽高雅纯洁和善良,象征着相濡以沫的爱情。她,承载着人类的美好愿望。天鹅,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
       天鹅是一种冬候鸟,三四月份它们离开我们家乡飞到北方,直到十月份才又飞回来栖息在黄河两岸河堤沼泽杂草越冬养息。冬日的黄河上空,不时有成群的天鹅排成一字形或是人字形边飞边鸣叫,老远老远了折回身来俯冲下来一头扎进水面。面对岸边众多的游客没有一点怕生的感觉,怡然自得卖弄风骚。 图片
             
      伯父从县城回家时,天麻麻黑了,已经看不见路了。天气寒冷人迹罕见,连车辆都少有。一个人走在曲里拐弯的河道,能听见走路的脚步声。河里时不时传来一声又一声高亢的鸣叫,仿佛在告诉伯父,在黑夜里不只有他一个人。
      临近村口的河沟,伯父突然听到前面有动静,很大的噗噗噜噜的声音,在夜色里瘆人的慌。伯父停住脚步,屏气听了一下,没错,有动静。他弯下腰从路上捡起一块拳头大的卵石,小心翼翼靠上前去。
      黑夜里伯父摸到了哪个有动静的物件。是在路堤路下不远的地方,一个扎着口的麻袋,里面装着活的动物,一个劲在扑腾,那声音就是从麻袋里发出的。
      大黑天的谁将这麻袋丢在这荒郊野外。半天都没有一辆车一个人。伯父一激灵,明白过来了,有人在偷大天鹅。
      天鹅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各级政府也一再宣传保护野生动物打击犯罪行为。可是就有那么一些个别的利欲熏心的不法分子偷偷作案。他们在玉米粒拌些少量的药物撒在河边,天鹅吃了既无力反抗又死不了,他们捕捉回去从中牟利。即便这样,有许多的天鹅因为这些罪犯药量不准而陈尸野外。
      伯父不由吓出一身冷汗,加快脚步匆匆走掉,仿佛是他自己作案一般,周围有许多眼睛在盯着自己一样。跑过几步他还是放慢脚步,最后又停了脚步。犹豫再三,伯父四下张望了一番,又转回身来拎起哪只麻袋背在身上飞快逃离。
      回到家里解开麻袋,那里面果真装着一只天鹅,是一只半大的天鹅。也许是未成年才首先被药到,才被捕获。也正因如此,这只天鹅才意外又一次获得生命。
      家里只有伯父伯母俩人。伯母见到这样一只大鸟也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好半天才对伯父说,你没事怎会逮一只天鹅,想去坐牢啊。
      伯父是个结巴,这一急更是说不上话来,好半天才急急巴巴道,我这是······是·····路边······路边拾得······拾得,没事······没事······我会去······惹这事······这事······吗?
      老夫妻俩面面相觑,面对这只白白漂亮的大鸟无计可施。还是最后伯母想到了当村长的侄儿,便将那只天鹅送到村长家。
      村长连夜去了公安局。
      没几天,在公安机关严密守候下,一个有着四辆越野车和十余名团伙的跨区域非法猎取大天鹅的犯罪集团在黄河岸滩大天鹅的栖息地被抓获。随后在黄河金三角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保护大天鹅打击违法犯罪的群众性活动。
      这已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再后来,家乡便建成了一个大天鹅野生观光区。每年越冬的天鹅越来越多。观光的外地人越来越多。
      这些年没有人再去猎杀大天鹅了。
      举头向苍天,壮志吞鸿鹄。
           
     7    凤凰城衍生的传奇
       我没见过老县城。
       上世纪修建三门峡大坝,老县城被淹于黄河水下。站在河边,有老人指着那平静的水面说,老县城就在这水下面。
       老县城也有个高雅不俗的名字:凤凰城。
       全国叫这名字的地方不少。往明里说山好水好人杰地灵英才代出,往私下里说就有点丑人爱照镜贫汉爱算卦的意思了。但是当地人不嫌,总是津津乐道编出一些美丽而动人的神话和传说来证明这一点。
       我也脱不了俗,拼命收集之类的文字来证明这些。
       俗人,大大的俗人。
       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为凤雌为凰。羽毛五色,声如箫乐。古代神话里说,凤凰五百年死后,拢梧桐枝焚烧自投入,全身燃起熊熊大火,然后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且获得更大的生命力。佛语凤凰涅槃。《尔雅·释鸟》注:凤凰鸡头燕颌蛇精龟背鱼尾五彩色。《山海经·图赞》曰:凤凰五种象字纹,首为曰德,冀为曰顺,背为曰义,腹为曰信,膺为曰仁。凤鸣如箫笙,音如钟鼓;凤凰雄鸣曰唧唧,雌鸣曰足足,雄雌和鸣曰锵锵。一句话,凤凰就象征着祥瑞吉庆。 图片
       老县城,位于中条山以南,黄河之滨。依山傍水气势雄伟。因地处条山和崤涵谷的峡谷地带,黄河从侧流过。老城高于周边村庄数丈。城南石坡陡然而下,城东缓坡徐徐向东,城北与高崖平齐,登楼四观,有居高临下之感,酷似俯卧欲飞之凤凰。老城东门建造的大观楼,气势磅礴,城楼高耸突出与下层相映,好似凤凰之头;东望黄河三门中流砥柱,南望崤涵冬日积雪,北望条山叠翠起伏,好一派无限风光。大观楼前南北各有一眼水井清澈甘甜,意寓凤凰的眼睛;县城北之后崖因山高被阻,形成凤凰收翅之状;而城南之杜家崖,与县城相连,由南向北由窄而宽,从县城望去形如凤凰展翅;,城西外有一土丘满是柳树。每当枝繁叶茂绿茵遍地,形似凤凰开屏。每年元宵节灯树相映,好似凤尾闪光之星星;城内到处翠竹,好似凤凰羽毛。
      话说明末年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豪杰并起枭雄横行。老县城也不例外被卷入这动荡的时代。今天是被逼无奈的草寇,明天是占山为王的强盗,今天是剿匪的官兵,明天就是造反的流寇,你方唱完我登台,百姓整天生活在提心吊胆的日子里。
       在老城北的村里住着一位农家,家里的主妇早早就去世了,就老人和五个儿子生活,老大虽已成家,但还是全家生活在一起,均是老实巴交的庄稼汉。这位老人虽然一辈子都在务农,但却是精研八卦晓通阴阳,可以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方圆百里很是有名。现在遭逢乱世,老人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儿子们想尽法子给老人请医抓药都不见好转,心里都乱作一团。
       一天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大儿子说道,爸,您老人的身体不是很好,有什么事咱们还是早做准备。您给别人看了一辈子的坟地,咱们自己还不早早的占上一块。话虽然是老大说的,但看神情显然的他们几个是商量好的。
      老人看了看家里人,半晌没有说话,眼里显出一种犹豫的神态。
      儿子们不依,仍在催促老人。
      老人好半天了才长长的叹了口气道,我一辈子上观天下看地伤了不少的阴德,该报应在后辈人的身上。只是我看了阴宅恐怕你们享受不了,所以我只想你们安安生生的就行了。手无三把神砂不敢反西岐,你们没有那个命啊。
      老大媳妇是县城东的一个小山村的闺女,有着一般男子汉都没有的豪气。据说做姑娘家的时候行为举止和别人就不一样。有一年夏天在院里乘凉,墙根草丛的叫唤蚂蚱(蛐蛐)一个劲的叫唤个不停,惹的她心烦,开口便道,这些个虫蚁真不识趣,有什么好叫的,别叫了。说来也怪,那叫唤蚂蚱从此后再也不在这个村里叫唤了(那是我们村的一个自然庄,和我家有三几里路,中间只隔了一条沟。说来也怪,那里的叫唤蚂蚱真的不会叫。年轻的时候我和两个伙伴从这边坡上捉了很多的蛐蛐,叽叽叽叫声很大的蛐蛐,跨过沟放到那边的山坡,真是奇怪,没有一只蛐蛐叫了。黑夜里好不阴森恐怖,我们赶快逃离)}。后来有人说这个小女子名贵如天。后来老人听说此事专程登门提亲,凭三寸不烂之舌将此女娶回家。此女心高命薄嫁到穷家成天唉声叹气,虽感叹命运不济,却总怀鸿鹄之志。现在听说公公的话觉得内有玄机,便道,爸,姜子牙钓鱼在渭河,耄耋之年掌帅印:孔夫子陈蔡断粮被称丧家之犬,鲁国为相名垂万古:韩信少儿乞讨甘受胯下之辱,一朝为将所向披靡:百里奚五羖大夫,五张羊皮受尽苦难,辅佐穆公降服西戎称霸中原······。这些名人又有那一个不是蛟龙未遇君子失时。王侯将相,岂有种乎? 您能看着咱们这个家永远这样寄人篱下吗?
       这一番话说出来动人心肺,几个弟兄虽然不懂之乎者也但也点头称是。老人沉默半晌一咬牙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好吧。我告诉你们几个,我死后也不用看什么坟地,你们几个就抬着我的棺材一直向南走,往黄河边走,走到哪里抬棺材的绳断了,就别走了,挖坑把我埋在那里。回到家里百日不得出门,切记切记,如若不听,将有灭门之灾。
       没几天老人真的去世了,兵荒马乱的几个弟兄牢牢记着父亲的话,也不敢人马山动的,当天就按照父亲的嘱咐匆匆发葬。当抬到离黄河边只有百十步的时候,棺材绳齐刷刷的断了,棺材落在沙土地上。弟兄几个就在当地挖了个墓坑,将老人安葬下去。
       一路无话。老人的忌日头七五七的弟兄几个按照老人的话都没敢过事,也不敢离家老远,眨眼间父亲去世百日祭日差两天了,几个儿子于心不忍就商量给老人过百日。大儿媳妇坚决反对,无奈拗不过丈夫几个,一气之下回了娘家。
       第九十九天早早的,老大和老二弟兄俩个担上两担柴禾来到城边,准备到城里把柴禾卖了再买些祭品給父亲过忌日。没想到兴奋过头起得太早。到了城边一看城门禁闭寂静无声。弟兄两个寒冷难捱,只好缩进城门洞等待着天明。
      县城的县官是个乱世的枭雄,刚刚到任不久。能守住一方郡治就是最大的心愿。来到县城后闲暇游览看到县城的全貌后,这个县官大吃一惊。说起来这位县官也是一位饱学诗书的才子,阴阳八卦天文地理熟读在心。县城地理独特风水俱佳,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逢此乱世,有着人才代出的时机。按通俗讲法这个地方能出六斗六升的官。你想象过真有那一天恐怕县官是见人小三辈了。因此上他时刻都留意着时局的动向。
      这天夜里在城里巡视了一大圈后夜色已是很晚,可这县官还是睡不着,为时局为前途为命运。辗转反复好长时间朦朦胧胧才睡着。又是梦臆连连,梦见两盘龙静静的卧在东门的城楼里。县官被吓醒了,看看窗外一片寂静,远远的传来更夫的梆声。他稍稍安下心转个身又睡去。岂知一合上眼又梦见那两条龙还是静静卧在东城的门楼里。这一下县官被彻底惊醒了,赶快唤来差役去东门查个究竟。差役半夜三更被老爷叫起一肚子不高兴,可又不敢发泄,就来到东城的门楼的观景阁上随便伸头看看便回来交差。县官这才放心。可一合上眼那两盘龙就又出现了。县官立觉大事不妙,亲自带人赶到东门打开城门,发现门洞里只有俩个乡下的汉子蜷曲在门洞,别的什么都没有了。县官立马叫醒二人严加盘问。
      这弟兄二人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汉,见到县太爷差一点吓破了胆,一五一十便说了家里的变故。
      此时天已拂晓,鸡叫五更。县官不敢迟疑立刻调集人马一路去这家抓人,另一路他亲自带领押着这弟兄俩个赶到河滩,老人的坟墓丘还在,但是县官指掐念诀振振有词,然后指挥兵丁衙役到离黄河边一步的地方让人往下挖。那些个手下不解大人的意思,但没有一个人敢吭声,乖乖的干活。
       眨眼功夫挖了一个大坑 ,众人吃了一惊。只见一位身穿龙袍的老人跨身蛟龙全身湿淋淋的眼看就要潜水腾空,这阴气一散就此散架,一声巨响一阵烟雾。众人惊叫声中一片狼藉,弟兄两个昏倒在地。
       结果这弟兄五人被县官全部杀死。只有老大媳妇早有预感逃回娘家后不知所终。县官还不解恨,填埋了一口井,把城里的竹子移到城外,又在城南门外挖了一道壕,城西的柳树也给砍了。在这个凤凰城是挖其眼拔其毛砍其翅削其尾。至此,凤凰老县城风脉被断徒有其名了。村人邻居在城北的半崖把弟兄五人匆匆埋葬。后人称其为五龙庙。
       此后又演绎了一系列的传奇和轶事,例如高家咀的蛐蛐不叫唤,黄底的法师李法官(他的墓就在我祖坟的下一坪地,)枣沟的薛蛮牛。太陈的史阎王·····等等。
       ······
       这一切都是以发生在明末清初一个名叫李都堂的抗清义军的史实上演绎出来的黄河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渊源流长,很多都美好而富有理想化的寓意。
    8:赞不尽的山水唱不完的歌
        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道德和文化的发源和延续地。
       从中流砥柱假途灭虢,从伯乐相马到马齿徒增,从大禹治水到傅说版筑,从许由洗耳到巢父牵牛,从五羖大夫百里奚亡后秦地的”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到现代的救治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的时代讴歌······。我的家乡我的母亲,我的生命我的魂。······
        家乡,赞不尽的山水唱不完的歌······
       ······
        时光就是一条美丽的丝线,将历史老人冲刷的珍珠一颗颗缀起来,编织成一条美丽的项链。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