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铁光 |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读红孩散文评论集《红孩谈散文》有感 ...

西散原创总编手册 —— 梅雨墨香
喜欢红孩的散文评论,不为别的,就因为有思想、有情怀、有胆识、有锋芒,有鲜明的个人风采所带来的迷人的魅力。

红孩现任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报》副刊主编。著有散文集《阅读真实的年代》,《东渡东渡》《理想的云朵有多高》,文艺评论集《拍案文坛》《铁凝精品散文赏析》等10余部,约300万字。在中国散文界,红孩是一位名声鹊起、引人瞩目的风云人物,是著名的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他的散文曾获东方文艺奖、报人散文奖,文艺评论获冰心散文奖理论奖、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

红孩虽然才50多岁,但从事文学创作时间已经相当长了,而且有着较为宽厚的写作领域,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电影、话剧等多种文体均有上佳的表现与成就,可以说,“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是个文学多面手。《红孩谈散文》是红孩二十多年散文理论评论的一个自我总结和集中展示,是一部呕心沥血之作,书中坚韧饱满的文字,显示出了作者对散文评论的拳拳眷爱和浓浓情怀。全书分为上下两部。上部:散文内部研究,分为本体论、情感论、地域论、技巧论、风格论、价值论等,是对散文作为一种审美文学的“本体”研究;下部:散文外部研究:分为散文与生活、散文与历史文化、散文与大众等,侧重讨论涉及散文的情感、地域、技巧、散文现象等。全书总计87篇文章30万字,大体代表了他当代散文理论的研究成果与创作面貌。

 怀着兴奋的心情品读这本书,我有以下几点深刻的感受。

一、轻松的笔调引人入胜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好的语言是作品的灵魂,有灵魂的语言,一定具有思想的力量和审美的价值。红孩的评论语言有着独自的特色和叙述智慧,堪称妙笔生花。阅读这本书,凡是对散文感兴趣的人,都能读得懂,不像一些学院派的评论艰深晦涩,不着边际,让人在不知所云的文字中,如坠云雾,望而却“眼”,打不起精神,使阅读价值大打折扣。而阅读红孩的评论文字却是云淡风轻,行如流水,生动自然,从容不迫,既质朴又鲜活,既平易又深刻,既尖锐而又不失温情,既精细而又不失大气,一篇一页,一字一句,如同不时吹来的一股股清风令人耳目一新,深深吸引着人往下读,使散文评论不在呆板僵硬,不在枯燥沉闷,不在老气横秋,给读者打开了一扇豁然开朗的窗子。如在《对抒情散文的呼唤》一文中,作者说:“文学作品中的散文是以叙事和抒情为主的,如果一篇散文过多地议论,就会失去回味的可能。同样抒情过多,就会让人感到虚假。进入新世纪以来,好多人喜欢文化散文,大都把散文当论文来写,我虽然不完全反对这种形式,但总觉得缺少艺术的神韵。而读过去的散文,读后就有美的享受,美的愉悦。在一定意义上抒情的东西最能体现作者的才气,一个不会抒情的人,如同不会谈恋爱。你总给人说教结果令人讨厌招人烦。”读至此,我相信,这样通俗易懂,简洁明了,雅俗共赏,有感而发的语言,一定会让读者产生共鸣,不忍释卷。又如,在《散文是结尾的艺术》中,红孩说:“我崇尚散文创作的自然流露,只要你开头写下去,哪怕是改变了你原有的初衷,你也不要改变他,而是要趁势或者借势继续地随着意识的流动去发展,当快要结尾的时候,借着整个节奏气韵去妙笔生花,那样的结尾才是令人叫绝的。结尾不一定是有意的,但它一定是在整体的波浪运动中的最后的浪花,是最后的晚钟,是歌声在山谷中的回荡。”这样“有嚼头”,彰显着批评之美的肺腑之言,谁能读不下去呢?读下去之后,又怎能不引发深深的思考呢?书中,类似这样活泼生动,深入浅出,而又如此引人入胜的论述,俯拾皆是,令人深受启发。

二、独特的观点自成一家

新时期以来,特别是全媒体时代下,全国各类文学研究中心争先恐后,竟相蜂起,从事文学理论研究的人越来越多,研究散文评论的人也越来越多,各种报刊网络发表的散文评论随处可见,但大多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流于固定的套路墨守成规,陈词滥调,没有新鲜感,表层化、碎片化,概念化,缺乏深刻的学术含量,而作为当代散文领域重要的批评家红孩,却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让目光穿过纷乱与喧嚣,敏锐感知生活脉息,准确捕捉时代脉搏,深入洞察文学思潮,及时评判创作动向,积极探究散文核心问题的新特点新变化,境界高,格局大,气象新,有着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审美表达,有着自己独特的视野感悟、风格追求和不随流俗的真知灼见。可以说,红孩的散文评论在中国当代散文界独树一帜,自成一家。比如他提出的“散文和诗歌是说我的世界,小说是我说的世界”、“好的散文要有情感的含量、文化思考的含量、信息知识的含量”、“散文写作有确定性与非确定性”、“散文写作可分三种类型:生活积累型、艺术感觉型和文化思考型”、“散文写作的过程就是从我走向我们的过程,也就是从心灵走向心灵的过程”、“散文不只是让人看到什么知道什么,还必须让读者想到什么悟出什么”、“散文是哲学、是科学、是美学,是结尾的艺术”,“散文写作有三种现场:第一种是“我”在第一现场,体现的是一种自我叙述;第二种是“我”在第二现场,体现的是理性色彩;第三种是“我”在第三现场,体现的是一种假定的静物”、“散文写作要多写感受的东西,多写人与事物内在的联系,多叙述,少抒情,淡议论。”等等,书中这些见解独特、新意迭出、具有个性特点的概念定义及创作技巧的“发明”,让人眼前一亮,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价值,既有标杆性,又有引领性,更新了散文的精神血脉,丰富了当代散文研究方法,焕发了散文评论的生机与活力,对提升大众审美水平和推动中国散文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建设性作用,而其中的一些观点和论述则正在被创作实践所证明。 

红孩的学术影响力得到了业内和读者的广泛认可和赞誉。曾经提出“散文形散神不散”的著名文化学者、文艺理论家肖云儒说:“红孩的评论文字,非常有温度、有个性、有生命感,是时刻在场的散文评论。这些文字将会以它的思辨光彩和文献价值为当代散文史提供资料。”著名作家贾平凹则认为:“红孩提出的散文观点非常准确到位,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一下把散文说清楚了。”

三、深厚的功力敢于亮剑

红孩是一个学识丰富,目力敏锐,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人,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悟性。阅读他的散文评论不仅广博、丰富、诚挚,有温度、有筋骨、有穿透力,重要的是会从中看到他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与实干精神,对于文坛一些诟病流弊、芜杂低俗和假丑恶的乱象,他忠于自己的艺术直觉,敢于说真话,敢于钻牛角尖,敢于正面交锋亮剑封喉,敢于一针见血地说出自己独到的观点和见解,大有舍我其谁的英雄气魄,但他也曾遭到别人的不满、误解和围攻,几位关系很要好的散文同行,也因此与他分道扬镳不再联系,即使这样,他仍然坚持自己的风格和立场,不虚美,不隐恶,不看风使舵,不随波逐流,不卑躬屈膝,不胡乱吹捧,坚持做到“赞美而不失度,批评而不失态”,以人文情怀、审美含量和历史标准为价值尺度,用客观理性的眼光去观察去表达。

真性情的红孩,最可贵可爱之处,是面对名流大家的作品,他也敢于敞开自己的灵魂,用自己的嗓子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这声音不跑调,不含混,不弱拍,不虚假,是有温度的,是有力量的。比如《《离别》能成为当代散文的《背影》吗?》一文,就是最好的例证:在一次会议上,有读者在公开场合当着林非先生的面说,林非先生的名篇《离别》可以和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背影》相媲美,是当代散文的高峰。对此,红孩从六个方面撰文直言不讳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进而认为,“《背影》就是《背影》,《离别》就是《离别》,《离别》绝不是当代散文中的《背影》。如果非要论个长短,从个人的喜好程度看,我还是推举《背影》。”

要知道,《离别》的作者是林非先生,林非名重文坛,是我国当代文学中有着重要影响的散文作家和散文理论家,是德高望重的大师级人物,是中国散文学会时任会长,是红孩的顶头上司,说出这番话是要得罪人的。在阿谀奉承的时代,红孩之所以不留面子,不怕得罪林非先生,敢于实事求是地亮出自己的观点,靠的是真知灼见的底气,靠的是人格力量的“学术良心”,靠的是对作品客观的评价和对读者认真负责的态度。这样的评说是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是红孩学术责任感使命感和道德良知的深刻体现,让人们看到了批评家的文学观审美观和真功夫,也看到了红孩的胆识和勇气,令人信服。 

在《当代散文的巅峰标准是什么》《或远或近的阅读》《论坛还是神坛》《见怪不怪的散文八怪》《每个人都是一朵红杜鹃》《我为什么不把《松树的风格》收入《致深林》一书》《做一个拥有诗和远方的人》等诸多篇什中,他都能结合作品的实际,有针对性的作出清晰的判断和分析,然后恰如其分的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并一一讲清道理,让作家服气,让读者受益。歌德说:“如果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首先就要有雄伟的人格。”红孩的人格魅力和蓬勃昂扬的作品魅力,让读者感受到了文学的温暖与力量。

不一样的评论,不一样的精彩。《红孩谈散文》是一本思想与文化含量非常可观的书,是一本有文学良知的书,是一本有收藏价值的书,也是一本适合放在枕边一读再读的书,这本书饱含着作家对散文评论写作的深刻思考和责任担当,这本书的出版,是中国当代文学之幸,是散文爱好者和散文创作者之幸,可谓正逢其时。

读《红孩谈散文》,就像在翻捡一部起伏跌宕的20多年的中国散文发展史,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散文百花园的最美风景。虽然,红孩的散文评论,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但他满怀真诚真情与真心,贴近时代,贴近现实,贴近读者的艺术探求和获得共识的真知灼见,比那些早已形成体系的枯燥乏味的评论,更具有影响力感染力,更加让人所熟知所接受,更加让人记忆深刻。

《红孩谈散文》以深刻的洞察,卓异的识见,独特的视角,大胆的论断,新颖的表达方式,评说着散文,解读着散文,探讨着散文,让我这个从事散文写作多年的爱好者,不仅读得过瘾,读得舒服,而且对散文是什么,怎样才能写出好散文,散文如何书写现实,如何认识当代散文等有了更多全新的认识、全新的思考和全新的发现。特别是,我发现了红孩在字里行间蕴含着渗透着的浓浓的深深的爱,这爱真诚无私,这爱发自心底,这爱一往情深,这爱在文学的天地里,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中,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充溢着人道的情怀,散发着人格的力量。

文学包罗万象,但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爱。爱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读《红孩谈散文》让我深深感受到这一点。这个睿智的思想者正是因为有了对文学的爱,有了对散文的爱,有了对读者的爱,才有了爱的结晶,爱的收获。红孩的爱,是大爱,是难得的爱、是可贵的爱。祝愿才华横溢的红孩策马奔腾,在今后的创作中,有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来传递爱、播撒爱,因为,有了爱,文学才能温暖生活,温暖世界,温暖无数读者的心。

文品既人品,一个拥有大爱情怀的人,是美丽的。

美丽的红孩,祝福你。

 作者简介:杨铁光,辽宁省新民市人。中国石油辽河油田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辽宁省盘锦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辽河石油文学》杂志副主编、《银河悦读中文网》驻站作家。作品在《人民网》《文学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石油报》《中国纪检监察报》《辽宁日报》《内蒙古日报》《羊城晚报》《文学自由谈》《辽海散文》《散文选刊》《散文百家》《石油文学》《中国文学》等近百家报纸杂志发表,被众多报刊网络转载,收入各种文集、学生读本、辅助教材,并多次被月考、中考及全国各省市初高中语文试卷选作阅读理解题,以及高考优秀课外现代文阅读。获得国家、省部级文学奖项多次。著有散文集《这方热土这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