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怀感恩,让人生更美好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每当我听到《感恩的心》中的这几句歌词,我的心便被感动了。

是啊,我们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心怀感恩会让我们的人生更美好。

我们要感恩父母,是父母赋予我们生命,让我们来到美好的世界,享受美好的人生和人生的美好。感恩父母,其实就是要孝顺父母。中国自古提倡孝道。常言道“百事孝为先”。几千年前的《孝经》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家语·弟子行》中说“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可见对父母的孝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应该修养的最基本的道德。我国古代有二十四孝的故事,讲的都是如何孝敬父母的典型人物的感人事例。也许古人的故事离我们太远 ,那就讲一个当今的故事吧。

河南省平顶山市汴城村有一个叫张海涛的人,35岁。他用人生最后的心愿,感动了世界。他躺在病床上一动不动,只是眼巴巴地望着头顶白色的天花板。浑身的疼痛,已经使他再也没有力气做任何动作了。2002年,他被确诊患了脊索瘤。2006年,他的病情开始严重恶化。2007年6月的一天,他在家里忽然昏倒在地。这次,经专家再度检查后确诊,发现他患的脊索瘤距离脑干只有2毫米,这么严重的病情已经无法再手术。为了给他治病,家里已经欠下很多债务,这成了他心头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当得知自己的病无法医治时,他的脸上竟然浮起了些微笑。他想,这样的结果,也许是一种解脱吧。那么在最后的日子里,应该再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对,把我的眼角膜捐献出去!在表哥的帮助下,他与深圳眼库取得了联系。当地的记者闻讯而来,“我不行了,只想尽最后的力量,帮助别人吧。”瘦弱不堪的他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除此之外,你还有别的愿望吗?”

“有!”他肯定地说,“妈妈把我辛辛苦苦地养大,现在又为我的病东奔西走,受尽煎熬。我却一直没有机会回报她。我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接受捐献的人,能记住我妈妈的生日,并在那一天,为我妈妈祝福……”

张海涛他用人生最后的心愿,感动了世界。这份愿望中告诉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永远记住和感恩自己的母亲。

我们要感恩朋友,是朋友给了我们真诚的友谊,在我们困难的时候,是朋友给我们无私的帮助;在我们高兴的时候,是朋友与我们一起分享。我们都知道马云吧?作为阿里巴巴的主要创始人,马云最开始也是处处碰壁。据2017年2月5日《人民日报》的报道,1980年,中国刚刚开启改革开放之路。西湖边上16岁的少年马云与澳洲游客Ken Morley结识成为笔友。随后,Ken为在杭州师范学院读书的马云提供过约200澳元的支持,并邀请马云访问澳大利亚,在Ken的帮助下,马云当年在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游学了29天,为他开启新世界的大门。Ken Morley先生还给了马云非常多的鼓励还有支持,32年后,200澳元以及几十年的友谊,最终发酵,马云为纽卡斯尔大学捐助2000万美元设立Ma-Morley奖学金,以此回报Ken曾经给予他的指导和支持。这是纽卡斯尔大学有史以来收到的最大规模捐赠,也是一碗纯天然无污染的励志鸡汤。马云感恩朋友的巨额捐款,我们也许做不到,但他的感恩精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可以学习的。

我们要感谢老师,是老师不仅教给我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所以韩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万里春风催桃李,一腔心血育新人。正是在老师——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精心培育之下,才成长起一批又一批的建设祖国的人才。我们求师、拜师,是为了获得知识和做人的道德,我们尊师、爱师,是因为老师像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他人。尊师重教是我国优良的传统,更是我们新时代的呼声,让我们尊敬老师、感恩老师吧。

讲一讲一代伟人毛泽东与他的老师徐特立的故事吧。1913年春,毛泽东考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在这里,毛泽东开始了与徐特立长达半个世纪的交往,他们为中国的前途殚精竭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苦苦求索,这对师生互为导师、相互影响,共同谱写了中国教育史上可歌可泣的师生情谊的光辉篇章。

1913年,36岁的徐特立已是享誉湖南教育界的“长沙王”,而此时20岁的毛泽东是正在寻求革命真理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风华正茂的有志青年。从1913年到1919年,徐特立在湖南一师任教6年。而毛泽东从1913年到1918年暑期毕业,前后共做了5年半的师范生。其间,徐特立渊博的知识、进步的思想、高尚的品德,对毛泽东的学业和思想有相当的帮助和影响。毛泽东曾说:“我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最敬佩的两位老师,一位是杨怀中先生,一位是徐老。”

1926年12月中旬,徐特立在长沙望麓园与回湖南考察农民运动的毛泽东会面,师生促膝长谈,探讨国家的命运走向。徐特立向学生介绍了法国、比利时、德国的教育相关情况。毛泽东向老师介绍了大革命的性质、宗旨、目的、目标和他对革命方法、手段、道路的探索性意见,并向老师建议“走出书斋,到工人中去”,“到农民中去考察一下,体验一下”,看一看农村中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变化。

1927年春,徐特立到长沙县五美乡进行了一周的调查,他发现农村“一切权力归农会”,在农民协会的作用下,农村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久,徐特立放弃了他奉行多年的“教育救国论”,投身到大革命的洪流之中。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逮捕和屠杀了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5月,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危局下,50岁的徐特立由李维汉介绍,经省委负责人彭公达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徐特立在党组织里“真正获得了新生”。

同年7月,徐特立同老友朱剑凡来到武汉,在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见到了他的学生毛泽东。徐特立听从了学生的意见,动身前往湖南,以团结更多的进步人士跟共产党走。之后,徐特立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他被选为革命委员会委员,兼任党务整顿委员会委员。起义部队遇到重大挫折后,队伍南下,他任第20军第3师政治部主任。1928年5月,徐特立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并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930年12月30日,53岁的徐特立风尘仆仆、昼伏夜行,终于来到中央苏区宁都小布,指挥第一次反“围剿”的毛泽东、朱德热情地迎接了徐特立。师生久别重逢,倍感亲切,一见面,毛泽东就用亲切的乡音爽朗地说:“徐老呀,我们又碰到一起来了!”

其后,徐特立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苏区教育工作,提出“老公教老婆,儿子教父亲,秘书教主席,马夫教马夫,伙夫教伙夫,识字的教不识字的”扫盲方法。徐特立回忆说,毛泽东很关心当时的识字运动,为着“怎样教文盲写字,模范字怎样写法”,就曾跟他讨论两次,直到彻底得到解决才结束讨论。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长征。57岁的徐特立与董必武、林伯渠、谢觉哉等编入总卫生部干部休养连,从瑞金出发长征。

1937年1月31日(农历12月19日)是徐特立60大寿。毛泽东早在1月30日就为老师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祝贺信。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贺信称赞徐特立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总是拣难事做,从来也不躲避责任;祝愿他健康长寿,“成为革命党人与全体人民的楷模”。毛泽东的这封贺信高度评价了徐特立坚定不移、老当益壮的革命精神。

抗战胜利后,随着蒋介石“假和平,真独裁”面目的揭露,解放战争随之爆发。正值蒋介石调集大军进攻延安之际,中央决定隆重举行徐特立70大寿庆典,以显示边区军民从容不迫、临危不惧的气度,与国民党反动派血战到底的信心。

1947年1月10日,延安各界人士冒着严寒,来到中央大礼堂,参加徐特立的祝寿大会。大会由朱德主持,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到会祝贺。会上宣读了党中央的贺信。贺信称徐特立“代表了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最优秀传统”,“对于民族和人民的事业抱有无限忠诚”,把徐特立的“一切优秀品质发扬光大是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毛泽东为徐特立70大寿题词:“坚强的老战士”。

毛泽东尊师敬贤,对老师关心、爱戴,永做学生的谦虚态度始终如一。徐特立博学多闻、谦虚好学,在毛泽东的影响下,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成长为“坚强的老战士”。1968年11月28日,徐特立逝世后,中共中央的悼词上评价他是“光荣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伟大的一生”。

毛主席是感恩老师的典范,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学会感恩老师呢?不懂感恩的人,永远不会懂得爱,也永远得不到别人的爱。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心中有爱;只有心中有爱,你才能走得更远。

朋友,你是否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受着周围的人和事,那动人的一刻,是否在心灵深处震动?让我们心怀感恩,铭记别人每一次的帮助和鼓励,用心感受,并学会同样帮助和鼓励别人;让我们心怀感恩,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人与人相处就会更加和谐快乐;让我们心怀感恩,认真做好工作,尽心尽力,成功就会在不远之处向你招手;让我们心怀感恩,我们的生活环境就会更加安定和谐;让我们心怀感恩,世界将充满幸福和温暖!

心怀感恩,让人生更美好!

           2019.12